美国没掌握的技术,中国掌握了,破解出钱学森的难题,成功研制可变轨东风-17,让美国反导系统形同虚设,她就是导弹之母:祝学军院士! 很多人听过“钱学森弹道”,却并不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早在几十年前,钱学森就曾设想,如果导弹弹头能在大气层边缘像打水漂一样跳跃式滑翔,它的轨迹就会变得完全不可预测。 这样一来,拦截系统就算拥有最先进的雷达,也根本算不准打击落点,说白了,就是让所有反导系统眼睁睁看着,却无计可施,当时,这个想法远远超出了工程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度,美国专家断言这就是幻想,根本无法实现。 但这个西方嘴里“天方夜谭”一样的理论,却让祝学军看到了未来的突破口,她出生在辽宁沈阳,性格里带着一股倔劲。 1987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又接着读火箭总体设计硕士,那时候她就选定了导弹方向,咬牙啃理论,钻到最难的战术导弹研究里去,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她偏要试试。 从纸面设想走到现实武器,这条路绝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为了把钱学森的设想搞清楚,祝学军翻阅了数不清的资料和代码文档,那些书本都是厚厚几大摞,一次次推演失败是日常,任何一个小的误差,都会让整个系统推倒重来。 在研发最紧张的时候,她的日常只有实验室、食堂和洗手间,其他生活被完全压缩,支撑她继续坚持的,是那种不想再看到国家被人讥笑落后、不想被压制的信念。 2017年,东风-17终于完成验证,这款导弹一出世,震惊世界,两年后的国庆阅兵,它第一次亮相,和传统的弹道导弹不一样,它带有扁平的滑翔体,在再入大气层后不会老老实实画一条固定曲线,而是能够高速滑翔、连续变轨。 这样一来,敌方防御系统压根没法预测下一步走向,在雷达眼里,它就跟凭空消失了一样,根本算不到拦截点。 美国曾经依仗的反导体系,像“宙斯盾”与“萨德”,在东风-17面前几乎形同虚设,尤其“萨德”,强调的就是末段拦截,但东风-17飞得太快,还能大范围机动,它根本抓不住目标,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不仅突破了技术封锁,还在战略态势上,真正有了主动权。 这场科技硬仗的背后,是祝学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她明白,科学突破靠的不是一时的灵感,而是在失败面前反复试错,凭着这种韧劲,她和团队一点点把“不可能”敲开了口子,正因如此,她在2019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这是对她最大程度的认可。 国家还奖励她一百万奖金,但她没留一分,全部捐了出去,在她心里,钱和荣誉都比不上新的技术攻关重要,她要的是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向前。 东风-17证明了钱学森的设想完全可以变成现实,也证明科学探索从来不能设限,祝学军让人看到真正的科研精神:不是为名利,不是为一时的掌声,而是为了让国家站得更稳。这种精神,才是东风-17背后最宝贵的力量。 参考信源:【巾帼英雄】中国科学院院士 “导弹之母” 祝学军——澎湃新闻
美国若向台海或向中国海陆空攻击第一颗导弹,或在南海和台海擦枪走火,或对中国的核打
【23评论】【24点赞】
用户10xxx04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