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石嘉植被俘,日军使用了美人计,但他直接把美人赶走。谁知女子却跪在地上,说:“不要赶我走,我也是被鬼子抓来的!” 要说石嘉植,那可不是一般人。1918年生在陕西富平,读过书,有文化,但骨子里却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1937年抗战一爆发,他就投身延安,后来去了冀南军区。这家伙打仗,那叫一个“鬼”。1938年,他伪装成商人,摸清了日军一个据点的底细,然后带着一个班的兵力,趁着半夜摸进去,干净利落地干掉了28个鬼子,还顺手牵羊带回一大堆弹药。就因为这,他得了个外号,叫“威震敌胆”。 这样一个人,又精明又能打,成了日军的眼中钉,那是一点不奇怪。到了1943年,因为叛徒出卖,石嘉植不幸被捕。 抓到这条“大鱼”,日本宪兵队长西泽高兴坏了。他以为撬开石嘉植的嘴,就能把冀南的八路军一锅端。老虎凳、辣椒水、烫烙铁……所有你能想到的酷刑,都用了一遍。结果呢?石嘉植浑身是伤,愣是没吭一声。西泽气得拔出指挥刀架在他脖子上,石嘉植只是冷笑,那眼神,就像看一个跳梁小丑。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这帮日本人也看多了咱们的《三国演义》,知道啥叫“攻心为上”。他们找来一个大汉奸的女儿,长得漂亮,知书达理,想用她来软化石嘉植。他们的算盘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嘛,只要你动了心,成了家,有了牵挂,意志不就垮了?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当那个姑娘跪下说出那句话时,石嘉植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他混敌后工作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不是圈套的第二层?万一这女的是个顶级特工,演这么一出苦肉计,自己一旦信了,那死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条情报线。 但是,石嘉植从姑娘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不属于伪装的绝望和恨意。他决定赌一把。 他假装“色迷心窍”,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日本人一看有戏,监视立刻就松懈了不少。他们甚至还给了钱,让那姑娘出去采买嫁妆,准备办一场“隆重”的婚礼,好大肆宣传,瓦解我军的士气。 这恰恰给了石嘉植机会。在新房里,两个人没有半点卿卿我我,而是压低声音,像两个在悬崖边上交换情报的战友。姑娘告诉石嘉植,她爹是汉奸,全家都被日本人控制着,她恨透了这种生活,宁愿死也不想当走狗。石嘉植这才完全相信,他赌对了。 他脑子转得飞快,一个“将计就计”的方案瞬间成型。他让姑娘利用每天外出采购的机会,偷偷记下城防布局,同时把一份关键情报带出去,交给冀南军区的司令员陈再道。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姑娘每天提着篮子出门,在日军监视下假装逛街买东西,再按时回来。一连几天,她用这种规律的行动麻痹了敌人,让他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终于,在一个约定的日子,她像往常一样出门,这一次,她再也没有回来。 谎言,是为了换取更多人的生机 姑娘一走,石嘉植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要做第二件事:救出被关押的其他同志。 他找到了一个叫徐占奎的汉奸队长,这人胆小如鼠,又爱拍马屁。石嘉zh利用日本人现在“看重”他的身份,直接冲徐占奎发难,一口咬定是他把自己的“未婚妻”藏起来了,还威胁说要捅到西泽队长那里去。 徐占奎当时就懵了,他哪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绕,吓得魂飞魄散。石嘉植趁机提出条件:把牢里那十几个无辜百姓和同志的钥匙交出来,否则就让他背锅。徐占奎为了保命,只能照办。就这样,石嘉植亲手打开牢门,掩护着15名同胞逃出了德州監獄。 而此时,冀南军区司令部也炸开了锅。先是传来石嘉植叛变的消息,陈再道司令员怎么也不信。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那个姑娘带着石嘉植的情报赶到了。情报里,石嘉植不仅说明了情况,还特别嘱咐:“不要来救我,我已经有了脱身的办法,你们千万不要冒险。” 看到这句话,司令员眼眶都红了。他知道,这可能是石嘉植最后的谎言。所谓的“脱身办法”,不过是为了阻止部队采取无谓牺牲的营救行动。他知道自己必死,所以想用生命,为同志们争取最大的安全。 果不其然,日本人发现人跑了,恼羞成怒,把所有的账都算在了石嘉植头上。他们把他拉到街上游街示众,想摧毁他的意志,恫吓老百姓。但石嘉植昂首挺胸,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声响彻德州街头。 最终,气急败坏的日军用刺刀刺穿了他的胸膛。那一年,石嘉植年仅25岁。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