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强调,这味药既能清热,又能利湿,加上甘草能和中补气!
在中药材里,滑石看上去只是块白色的石头,质地柔和,摸着很滑。但在名医张锡纯的眼里,它却是一味有大用处的药。他认为,滑石的性味清凉而淡渗,不光能把体内的热气散开,还能通过小便把湿气排出去。《本经》里说它“主身热”“主癃闭”,张锡纯就解释,前者是因为它能解肌表的热气,后者则是因为它善于利尿。再加上质地滑利,所以还能通窍络、散结积,甚至能帮助产妇下奶。由此可见,在张锡纯的认识中,滑石不仅能清热利湿,还能兼顾多方面的病症。
张锡纯特别强调,因热导致的小便不利,滑石最为要药。他举过一个典型情况:有人因为外感风寒,发展到上焦燥热、下焦泻得不止,这种上下失调的局面很危险。张锡纯建议用滑石配山药煎汤,滑石负责清上焦的热,山药则能止下焦的泻,两味药一清一固,往往马上见效。这正是他对药性理解透彻的体现。
他还认为,滑石在病后调理时同样重要。比如外感热病退了,但病人阴液亏虚,脉搏依旧急数,不容易恢复。如果单用滋阴的补药,如熟地黄、生山药、枸杞,可能会把余热困在体内,不利痊愈。张锡纯就主张在方子里少加滑石,让它把残余的热气通过小便带走。这样既能补阴,又能清余邪,病情自然容易好转。这种“补中有泄,泄中带补”的思路,正是张锡纯临证的一大特色。
他所推崇的经典方剂“六一散”,就是滑石与甘草按六比一比例研成细末。张锡纯称它为“天水散”,并说这是治暑的圣药。他解释,南方的暑气多挟湿,滑石既能清热,又能利湿,加上甘草能和中补气,就特别适合南方的暑病。但在北方,暑气往往夹燥不夹湿,他提醒要变通:把滑石和石膏各用一半,再配甘草,才算对症。这种因地制宜的用药观念,正是他反复强调的实践经验。
在滑石的具体配伍上,张锡纯举了许多例子。比如与赭石同用,可以清热止血,治疗热邪引起的呕血、鼻衄;与土狗研末同服,则能利尿消肿,化解湿热导致的身体浮肿、腹胀;在滋阴名方六味地黄汤中,张锡纯也会用滑石代替茯苓、泽泻。理由是滑石不但能渗湿利水,还比茯苓、泽泻更清凉,退热更快,对阴虚火旺的病人尤为合适。可以看出,他对滑石的理解绝不局限于传统说法,而是敢于灵活替换,追求更佳疗效。
张锡纯还特别指出,虽然滑石属于石类药物,但它的质地柔和,不会像别的石药那样伤害脾胃。无论是煎汤、入丸,还是研末服用,都能被人体很好地接受。这一点让滑石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安全广泛。正因为如此,他才敢于在多种方子里加入滑石,既利用它的渗湿之力,又发挥它的清凉优势,还能佐助滋阴药退热。
从整体来看,张锡纯对滑石的认识可以总结为几个关键词:清热、利湿、通窍、散结。他不仅反复论证了滑石在中暑、热痢、浮肿、阴虚发热等病症中的价值,还强调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灵活运用。正是这种“既守古法,又敢创新”的态度,让滑石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占据了独特地位。通过他的阐释,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医药物运用的精妙,也能理解为什么他被后人推崇为医家大家。
用户10xxx60
滑石粉能袪湿吗
用户10xxx97 回复 09-17 15:50
要用药店里买的滑石,装黄用的滑石粉不能入药。比如石膏吧,药用的是生石膏,它是一颗颗的晶体,和石膏粉不一样。
用户13xxx71
现代医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而中医属于传统医学,以阴阳五行、八钢辩证为基础的中医内科是朴素哲学的延伸,用于诊断和用药是一种骗术,跟街头算命是一路货色,从历史的发展讲是一种文化。中医外科属于原始经验的积累,例如包扎、接骨、外伤缝合等等,有效的部分已经被现代医学吸纳继承并逐步改良了。中医针灸用针诊疗的基础是经络和穴位,现代解刨学早已证明这些都是子虚乌有,从本质讲针灸就是巫术,尽管经研究表明针灸刺激机体产生多巴胺,伴随心理暗示,对止痛有一定作用,但与所谓的穴位和经络无关,换句话讲,不按所谓的经络穴位下针,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针灸从本质讲依然是骗术。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传统医药、医术都在躲避现代医学的大样本双盲比照检验,实际上也经不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