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闭幕,有关航天内容梳理!商业航天提速,航天科技发展自主

谦奇评论 2024-03-12 17:33:28

两会已经胜利闭幕,这一次两会召开期间,航天方面的有关消息也不少,今天我们就从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发言和提案两方面梳理一下,两会期间和航天相关的内容大概有哪些。

一、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商业航天

今年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简单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商业航天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商业航天列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并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包括商业航天。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提法显示出国家对商业航天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商业航天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

据了解,2023年,社会资本面向航天投资近六十亿,全年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占中国全年发射的近四成,成功25次,发射成功率达96%。

另外,全年共研制发射了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一半以上。

发射、测控设施建设也持续推进,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二号工位正加快推进建设,两个工位将各具备年16发发射能力。

报告提到了商业航天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以及商业航天在保障国家太空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质上商业航天是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引领的行业,因此商业航天发展必将带来新质生产力,或者说,商业航天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产业、新能力、新可能。

不过,随着商业航天活动的不断增加,太空安全也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

除了“国家队”之外,国家同样需要商业航天作为航天强国建设中的一股力量,以提升国家的太空安全能力。

总之,自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之后,就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商业航天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众多新势力,如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它们瞄准国际先进目标,不断挑战自我,推动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的突破。

这些公司的火箭产品逐渐从试验阶段走向成熟,不仅完成了轨道级发射,还在技术路线上不断探索创新,如采用多机并联、甲烷燃料、垂直回收等方式,提升运载能力和发射效率。

当然,航天一院、航天八院和航天科工作为“国家队”,也深度参与了商业航空的发展,分别在未来互联网卫星爆发性任务中占据大头,掌握“核心科技”,国家队的地位显然是不可撼动的。

二、航天领域的代表发言和提案

两会召开期间,参与会议的航天领域的一些代表接受了采访,他们的发言中涉及了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不仅体现了当前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也展示了对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新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航天科技集团的一些情况。

比如2023年,航天科技集团圆满完成48次宇航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成功175次,总发射次数突破500次。

目前,该集团具备年产运载火箭100余发、大中型卫星80颗、小型卫星300颗能力。

此外,满足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任务需要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发也在持续推进,它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高达2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足足有70吨,预计2027年就能具备首飞条件。

此外,我国正加速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首飞。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院士向记者介绍称在商业航天领域要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模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比如高性能火箭发动机技术,如YF-102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和YF-209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发,为火箭提供了更强大的推力和更高的效率。

此外还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也包括卫星通信技术。

比如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谈到“天地通话”时说道:“现在天地通信非常发达,航天员可以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他们的工作场景,天地连线对航天员来讲不是难题。”

目前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乘组计划于4月底返回地面。

杨利伟表示期待他们平安归来,说道:“他们回来的时候,我尽可能去现场接他们”。

此外,代表们还对加强航天科普提出了建议。

王巍院士就强调了加强国家级航天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

他指出,现有的航天博物馆场馆规模过小、内容过少,无法满足公众对航天知识的渴望。

因此,他建议加快推进航天博物馆二期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丰富展品展项,使博物馆成为集创新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这样可以更多提升公众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认知,为培养更多航天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最美“太空教师”,航天员王亚平也很关注国民科普的话题,今年她的“进一步推动国民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内容就包括加强国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拓展国民科普方式和完善国民科普政策制度等。

她期待通过太空授课等形式,将航天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激发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向往。

她讲述了自己对太空授课的畅想,表示十分期待早日到月球讲课,希望将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嫦娥、兔子、桂花树等元素加入太空授课。

王亚平还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当前关于登月训练的准备工程已经开展,登月训练正式开始时,将在专门的模拟器中进行。

说到月球,难免不让人想到嫦娥、广寒宫和桂树等一系列古老的传说,更让人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诗句,当然也会想起和月亮有关的中秋节。

杨利伟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第一次上太空的日期正在中秋附近,他当时在太空舱内吃了“月饼”,在当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月饼”就是航天员能量餐,也叫太空能量餐,太空早餐。

航天员能量餐就是专为航天员研制,为航天员补给能量的食品,由我国自主研发,更适合我国航天员的体质和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性质。

这款航天员能量餐的特点是能迅速吸收、供能持久、营养均衡、安全健康、可以抗疲劳。

这个航天员能量餐,也是一个从科研院所走向民间的食物,属于太空经济的一部分。

几年前,航天员能量餐专利已经转让给了民间公司,这款食品每100克有2234千焦的热量,吃四块就可以坚持六到八个小时,营养也很均衡。

话说回来,商业航天、太空经济的发展要重视,自然也要规避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偏差。

有代表认识到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邵驰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加快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关口,但是研究还是相对不足,对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的认识不够。

邵驰认为我国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政策有待进一步开放;资源储备能力有待提升,通、导、遥一体化体系尚未形成;全球化布局尚不完善,商业化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两会期间,邵驰代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关键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的提案中就针对性的提出了三条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规范通导遥活动。

2.加强产业统筹协调,建立发展和推进机制。

3.推动加强通导遥协同,提升海外运营服务能力。

这样的提案,展现了邵驰代表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好了,回顾了两会有关航天的内容,我们也要展望一下未来。

就在今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也就是文昌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嫦娥六号”将前往月球背面进行采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

“嫦娥”奔月赴清晖,“北斗”指路探星辉!

“天宫”揽胜踏空行,“神舟”“天问”寻梦归。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正在规划新的中国高度!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