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企加大海外布局,能有效规避关税壁垒,再造一个海外中华

照理拍案 2024-05-10 17:05:53

几周以来,我们看到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相继来我国访问,但是他们一边在和我国表示友好进行商务谈判的同时,一边在国际场合他们不断地发表着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言论,什么叫产能过剩?其实我们早就说过这妥妥的是个伪命题,你也生产包子,他也生产包子,我们生产的包子皮儿薄馅大,价格实惠,所以大家都过来买,没有人去买他们生产的那个黑心包子,所以我们的销量越来越大,他的销量没有了,他被我们挤垮了,他倒闭了。

然后他说你产能过剩,要不是因为你天天做包子卖包子,我怎么可能垮掉呢?没办法,市场竞争就是这样激烈,美国今天口口声声说中国的电动车、中国的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可你怎么不仔细去看一看曾几何时我们的纺织品也产能过剩,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家电我们的手机不照样是产能过剩吗?

尤其是世界造船业,到今天为止全球造船业只剩下中韩两大寡头了,曾经世界的造船霸主,日本美国统统都退出了,以至于美国军方自己下的判断说,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那你怎么不说我们造船业产能过剩?而且我们刚刚又拿下了别国巨大的LNG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订单,实际上并不是产能过剩,恰恰相反这个世界的船根本不够用,一方面俄乌战争之后,欧洲转头向中东买天然气向美国买天然气了,LNG船根本不够,很多船东下订单要等好几年。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大增,从三年前的100万辆到今天的500万辆,我们的运能不足,所以很多电动车厂商还找到了中国的造船厂下订单造远洋货船,所以你能说我们的造船业产能过剩吗?也不能,甚至咱们就说新能源车领域吧,相关专家分析说到2030年,全球的新能源车销量将是现在的4.5倍,那你说咱现在这个产能够吗?当然不够,所以产能过剩妥妥的就是一个伪命题,就是美国生产上不如我们了,所以它说你看看都是中国产能过剩把美国企业挤垮的,老美惯用这样的双标。

然而他这样的胡言乱语我觉得是不会有人相信的,但是反过来讲我觉得老美抛出产能过剩这个讲法我们也得重视,为什么?因为长久以来,我国商品的大量出口确实是会起到挤压他国产业这样一个效果的。大家记得特朗普上台时候他说什么吗,他说每一年中国卖给美国六七千亿美元的商品,中国赚大了,但是中国不从美国进口,所以特朗普说美国吃亏了。

按道理讲,我们把这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卖到美国去,美国付给我们的只是它印的花花绿绿的美钞,应当是它占便宜,可是确实有很多美国人觉得过去十几年间一直是我国对美巨大的顺差,所以他们觉得美国吃亏了,因此特朗普要求搞贸易平衡,希望我们多进口一些美国的商品。

我们倒是能够理解,所以我们大把的进口了美国的大豆,大把的进口了美国的天然气,当然了我们还想进口美国的武器,它卖给我们吗?它不卖,所以国与国之间确实有时候也要讲贸易平衡。我们卖给人家很多东西,我们也得相应的多买人家一些,礼尚往来,而且还有一点我们甚至应当主动的在人家那里去建厂,让那些国家也分享到我们经济成长带来的喜悦,这其实是一个更好的稳定的大局。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日本大量的车厂也积极主动地到海外建厂,到美国到欧洲到东南亚,为什么?其实日本当然完全可以把这些生产线都放到本土,所有的车都在日本制造,然后经由轮船运到各个国家,这样它可能会赚到更多的钱。但如果它一直这样做的话,很显然也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感,人家会觉得凭什么钱都让你日本人赚了,所以日本人很聪明的积极加大到海外去投资,这样的话它可以在海外雇佣大量的工人,而且由于车是在海外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即便那个国家增加关税它也可以不用缴纳这巨额的关税,所以渐渐的日本的海外投资越来越大。

以至于近些年来每一次我们在谈到日本经济失落的30年,日本经济未来有风险,日元狂跌这些话语的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跟我们讲说你们不知道,日本有一个庞大的海外日本,资产量特别的巨大。说实话海外日本资产量虽然大,但绝对没有大到富可敌国的状态,但是日本人的这样一个做法也确实给我们一个思路就是经济从来讲究的就是共赢。

一方面我们固然应当每个国家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干最适合干的事,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增加全民的福祉,但另一方面毕竟每一个国家也要考虑到本国产业的发展,所以中国企业积极的走出去建厂实际上是化解矛盾,化解美国给我们泼的这个所谓产能过剩脏水的一个很好的方案。而近些年来实际上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增加,根据彭博新闻社的相关报道说,中国企业目前正以8年来最快的速度在海外投资向海外布局,仅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就高达2400亿人民币以上,这是2016年以来一季度的最高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3%。

我们什么样的企业是冲在最前面的呢?当然是我们拥有巨大优势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这些投资在海外市场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向这些市场大量出口导致当地生产商破产,从而可能有助于缓解贸易紧张的关系。是的,我们希望在海外生产从而减少贸易顺差,贸易顺差重不重要?当然重要,我们的两个邻国,日本韩国在过去出现了长达十几个月、二十几个月的贸易逆差,所以它们赚不到钱,它们经济越来越差,可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来讲,我们也确实得考虑到咱们这个贸易顺差不能太大了,我们手里拿那么多美元也是一个风险。

而另一方面也会让别的国家有抵触情绪,所以咱们的企业要积极的走出去,在人家那里建厂和他们合资生产,让他们也分享到我们经济成长带来的效果,自然他们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我们的商品。大家想想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汽车市场是个什么样子?几乎每个发达国家每个汽车强国它的汽车都进入到我国了,但是当时我们就讲你进来可以,但是我不允许你搞外商独资车,你应当和我们本土的企业合作,我们搞合资车我们是用市场换技术的,这样确实使我国的汽车市场迅速发展。

而且我们也感觉到虽然我们买的是外国品牌的车,但好歹这个车是在我国本土生产制造的,我们的资金没有外流,今天我们的电动车其实也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未来还能出口多少辆车?你想到2023年我们已经出口超过500万辆车了,有很多专家估计今年700万辆,明年可能超过1000万辆,这样迅速的成长已经让很多发达国家害怕了。欧盟那块要对我们的电动车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那边也开启了301反倾销调查,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很有可能会像马斯克说的那样用贸易壁垒来阻止中国电动车的进入。

很多人甚至还盘算过说如果美国西欧日韩这些市场都不允许中国电动车进入或者说给你加很高的关税壁垒的话,那么我们能够攻陷的市场恐怕就是南美印度东南亚,所以我们要想到更好的方法。比如说,能不能我们过去投资,我们把生产线搬过去,我们在当地雇佣工人解决人家的就业,推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继而把中国电动车卖出去或许将来我们并不需要计算,我们每年出口了多少辆车,我们要计算的是中国品牌的车在全球生产销售了多少辆。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是能够利用它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的海外投资来缓和外交关系的,而我们今天也真的应当这样做了。据相关媒体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就显示称,我国对东盟的制造业投资激增,去年几乎增加了三倍,是美国韩国和日本企业总和的近两倍。中国企业在关键原材料加工领域,比如说印度尼西亚的镍矿和冶炼厂投入了大量资金,奇瑞公司最近则宣布准备在泰国设立工厂,明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而奇瑞最近还签署了另一项协议收购日本日产公司,在西班牙的一家老厂并在那里制造电动汽车,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上个月正式开工,这也是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计划在2025年初投产。而比亚迪在匈牙利也有一个大项目,换句话讲中国的新能源车厂商正在积极的主动的向外投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逐步的占领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甚至欧洲市场。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我们要讲究合作共赢,钱不是一个人能赚的,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赚钱的话,那恐怕久而久之人家就不跟你做生意了,因此中国企业加大对外投资把生产线迁过去,在当地生产我们品牌的商品,这就是一个双赢。一方面我们真的扩展市场了,另一方面当地也因为中国企业的到来经济有所成长就业得以提升,而且他们会更加喜欢上在他们国家生产的中国商品,继而它就没有必要搞什么关税壁垒了。

日本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一个庞大的海外日本,而我们能不能也建立一个庞大的海外中国?毕竟我们作为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而恐怕只有这样全球才能结合的更加紧密,全球才不至于被割裂成一个一个孤单的个体,全球化也才能够得以真正的实现。

2 阅读:2080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2:08

    就是要砸碎欧美日韩的金饭碗,让全世界享受到高科技和最平价的工业产品,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 xg 2
    2024-05-16 12:13

    所以,中国必须有10艘航母,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

  • 2024-05-11 02:11

    沙雕菲律宾。希望它拉到了美日投资吧

照理拍案

简介:讲大千世界,法古今完人,忆陈年旧事,启万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