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诗中的“三峡”:《广溪峡》《巫峡》《西陵峡》赏析

无心随墨 2024-04-26 09:48:17

“三峡”是指中国长江上游的一段壮丽峡谷,包括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段全长约193公里的水域,以其雄奇险峻、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垂拱元年(685)杨炯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三峡。诗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馆学士调出为梓州司法参军,是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带有贬谪的性质,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写下的几首山水诗都有忧郁不平之气,尤其是描写三峡的《广溪峡》《巫峡》《西陵峡》,较典型地体现了杨炯当时的心境。

广溪峡即瞿塘峡,又称夔门,长约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但最为雄伟险峻的一段。两岸峭壁如削,江面狭窄如门,最窄处仅百余米,有“夔门天下雄”之誉。峡口两侧的赤甲山与白盐山相对峙,形成一道天然门户,江水在此奔腾咆哮,气势磅礴。

《广溪峡》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以开阔的视野展开对广溪峡的全景描绘,点明其地理位置为三峡之首,具有山水交汇的独特景观。接下来,“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两句通过“羊肠”状山路之曲折、“鱼腹”喻江城之形状,生动刻画出峡区山势峻峭、江流蜿蜒的地形特点,形成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聚焦于峡中的树木与水流,极言其壮观之势。百丈高的乔木倾斜生长,仿佛向峡谷致敬;千寻之高的瀑布如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紧接着,“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两句描绘江水翻涌、波涛激荡的景象,浪花直冲云霄,漩涡在深谷中回旋,展现出广溪峡水势之壮美与动态之美。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诗人笔锋一转,由眼前山水转入历史时空。汉朝末年,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犹如鹿走中原,象征乱世纷争。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具体叙述了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暗指刘备在襄阳隐忍待机,犹如潜龙在渊;“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则是指刘备在常山(隆中)聚兵,后在永安(白帝城)修筑防御工事,奠定蜀汉基业。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然而,壮丽的江山与英雄的伟业未能长久,蜀汉最终走向衰亡,昔日繁华的宫苑顷刻倒塌,国家迅速灭亡。诗人以“池台”象征政权的辉煌,“邦家”代表国家整体,生动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世事的无常。

《广溪峡》一诗,以广溪峡的壮丽景色为载体,借古喻今,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英雄成败的深沉感慨。

巫峡长约45公里,以秀美幽深著称。两岸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十二峰姿态各异,其中神女峰最为著名。巫峡水流平缓,江面开阔处与峡谷急流相间,景色变幻无穷。古人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赞誉其云雾之美。

《巫峡》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以宏观视角展现巫峡的地理特征,强调其在三峡中的长度优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绵延不绝的山水长卷。“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接着,诗人细致描绘巫峡山势的峻峭与深远,重峦叠嶂,直插云天,营造出雄浑壮美的峡区氛围。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聚焦于峡壁,绝壁如屏,横亘天际,其上覆盖的莓苔斑驳如锦绣,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暗示着人生的艰难险阻。随后,“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两句描绘夜晚峡江景象,即使没有风,波浪仍狂猛激荡,形象比喻人生困境中内心的波澜起伏,即使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潮汹涌。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诗人在此处表达坚定的道德信念与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波折,他坚信忠诚与诚信是自己行走人间的基石,即便泛舟于激流之中,亦无所畏惧。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与高尚人格。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诗人借砥柱、吕梁两处古代著名的险滩,暗喻人生中需要跨越的重大难关。诗人以自信的口吻表明,凭借忠信之志,他有信心应对任何挑战,如同古人涉险过滩般勇往直前。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引入“美人”与“灵芝”的意象,前者可能象征理想中的贤德君主或知音伴侣,后者则寓意高尚品质与道德理想。诗人追问“美人”何在,感叹灵芝独自芬芳,暗示现实中理想难以实现,高尚品质无人赏识的失落感,也映射出他对理想社会与道德风尚的深深向往。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诗篇以巫峡夜晚山空猿啸的凄凉景象收束,征人闻声落泪,情景交融,既渲染了峡区的孤寂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哀愁与无奈。

《巫峡》一诗,以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巫峡为背景,通过对峡区壮丽景色的描绘,融入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道德信念及历史命运的深沉思索。

西陵峡全长约6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一段。西陵峡分东西两段,东段多滩险,有“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说;西段则以山水秀丽、古迹众多而闻名。峡内有黄牛岩、灯影峡、兵书宝剑峡等景点。西陵峡在三峡大坝建成后,原有的险滩已得到治理,呈现出更为宁静优美的风貌。

《西陵峡》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以夸张手法描绘西陵峡的山壁高耸入云,江波远射千里的壮观景象,突显峡区的地貌特征与地理影响力。“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接着,诗人将西陵峡比作“荆之门”,即楚国的门户,江水在此滔滔流淌,见证着南国的历史变迁,赋予峡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回溯楚国全盛时期,首都繁荣昌盛,高丘之上祭祀祖先,展现出楚文化的辉煌。“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紧接的两句揭示秦军入侵,导致楚国重镇夷陵(今湖北宜昌)战火熊熊,预示着楚国的衰败。诗人以史为鉴,警示边防的重要性。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接下来的两句指出,国家四面防御体系崩溃,关隘难以依赖,进一步揭示楚国灭亡的原因。“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诗人以洞庭湖与孟门(黄河上的著名险滩)为例,暗示楚国疆域的大幅缩水与丧失控制权,表达对楚国覆灭的惋惜之情。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诗人在此处将视线转向自然法则,指出自天地开辟以来,江河之水就汇集成峡,揭示了自然力量的恒久与不可抗拒。“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行者们在面对峡区风涛时相互勉励,暗示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无穷无尽,唯有坚韧不拔,方可应对。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诗人亲临西陵峡,对其瑰丽奇特的自然风貌发出由衷赞叹。“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诗篇以对江山如有灵性的想象收束,诗人希望自己能成为千百年来众多欣赏、理解这片江山的“知己”之一,表达了对江山永存、历史长河中个体与自然、历史共鸣的情感寄托。

《西陵峡》一诗,以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为载体,通过对峡区地貌的生动描绘,融入楚国兴衰的历史回顾,以及对天地开辟、江河永流的哲思,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江山瑰奇的感慨与认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