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袭船美国头大了,沙利文赴泰国求助我外长,但中方态度很明确

黄教授 2024-01-30 11:55:49

图为在红海的商船

美军的打击行动没有起到效果,胡塞武装继续扩大袭船战,美国陷入红海局势无法脱身,沙利文求助我国外长,要求中国出面解决红海问题,但美国想要的东西,中方给不了。要胡塞停止袭船,美为何着急求助中国?美中未能在红海危机问题上取得突破,原因有哪些?解决红海危机的突破口在哪里?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将从美国急于寻求中国帮助的事件中来具体为您分析。

图为沙利文

近日中国外长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泰国曼谷举行会晤,双方在红海问题上进行了交谈,沙利文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影响力”阻止胡塞武装的行为。但在超过12小时的会谈中,双方并未在红海问题上达成共识。美国提出的让中国对伊朗施压来制止胡塞武装的袭船行为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第一个问题:要胡塞停止袭船,美为何着急求助中国?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多次呼吁中国能够在解决红海问题上发挥作用,要胡塞停止袭船,那么美为何着急求助中国?

当前的红海局势已经发展到美国最不想看到的一面,随着巴以冲突的加深,除了红海,中东的多个地区都变得动荡起来,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全面的冲突。美国在应对胡塞武装的袭船行为时,采用了武力来进行遏制,但这么多天来美军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基本没有起到效果。胡塞的袭船战仍在照常进行,甚至美军舰也遭到袭击。再加上高昂的武器成本,纵使是美国,也难以长期支撑下去。

图为美英空袭也门

同时,伊朗的介入正在逐渐加深。美国在红海地区轰炸胡塞,伊朗同样也有所动作,加强了在边境的军力部署,并派出了新的舰队前往公海区域。甚至还在前段时间连炸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基斯坦三国,明显有着针对美国的意思。伊朗的种种行动传递出了明确信号。因此,美国怕随着对胡塞袭击行动的持续,伊朗的介入恐怕也会随之加深。

所以如今的美国可以说是被拖入红海局势难以脱身,急需要第三方势力的介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已经是进退两难。继续打击,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同时还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如果停止行动,就相当承认了失败

美国在中东的威信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只有在第三方势力的介入下,美国才有可能不损形象的脱离这场危机,相当于为自己找一个台阶下。

第二个问题:美中未能在红海危机问题上取得突破,原因有哪些?

中美两国没有达成共识,在红海危机的问题上未能取得突破,原因有哪些?

关于这个问题,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双方的立场不同。自巴以冲突和红海局势升级以来,中国一直没有进行干涉,而是保持中立帮助调解矛盾,中国的行为已经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任意插手他国事务不符合中国一贯的原则。而美国滥用武力,试图通过使用暴力来遏制冲突的行为,显然与中国的立场背道而驰。

图为拜登

其次,美国的目的就是变相的让中国介入冲突。如今美国已经是把中国当成了头号对手,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制裁中国。但现在美国在俄乌和巴以冲突中分身乏术,然后又深陷红海危机无法自拔,反观中国却在稳定的发展,并且红海的危机对中国而言没有较大影响,前段时间胡塞武装表示不会袭击中方的船只。这让美国心理出现不平衡,才会极力地想把中国也拉下水。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当然不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美国达成共识。

第三个问题:解决红海危机的突破口在哪里?

美国亲自下场都没有将红海问题解决,那么解决红海危机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图为巴以冲突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红海危机实质上就是巴以冲突的外溢,所以只要将源头解决掉,红海危机自然化解。胡塞武装曾多次表明,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支持哈马斯,只要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不停止,袭船行动就会继续下去。但不管胡塞只是为了支持哈马斯,还是有别的什么目的,只要加沙战火一停,他也就没有任何的理由再继续打击商船。

还有一个突破口就是通过伊朗来制止胡塞武装的行为,这也是美国所寻求的,让中国和伊朗说上话以给红海局势降温。在看似一锅粥的中东局势中,说到底其实就是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博弈。不管是胡塞武装还是哈马斯以及其他对美军基地发起袭击的武装组织,背后基本都有着伊朗支持。所以伊朗是有能力来阻止这一切,但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事,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最后一个就是美国停止对以色列的支持,落实“两国方案”。说到底红海危机就是美国自己一手造成,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美国改变自己的立场,让“两国方案”得到落实,那这一切就自然会得到化解,美国以暴制暴的方式,就算是完全的遏制住了胡塞武装,也无疑相当于是在流沙上盖房子,落不到实处,总有一天还会倒塌。

图为内塔尼亚胡

总的来说,红海危机能否解决,根本就不在于中国,关键就是以色列,伊朗和美国,只要这三个国家有一方让步,那么局势就能得到缓和,但内塔尼亚胡不愿意停止军事行动,伊朗也步步紧逼,美国夹在中间进退两难。若是这样下去,红海危机就将会很难解决掉。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1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