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6岁村妇参加成人高考,意外发现已读过大学,学校:对不起

谈天鉴夕朝 2024-06-08 08:51:33

2020年,36岁的农村妇女陈春秀在参加成人高考的时候,竟然意外发现自己已经读过大学!

而且学校还是自己当初参加高考时报考的那一个,但是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当年并没有收到过录取通知书!

看着档案中那个用着自己信息的完全陌生的脸,陈春秀愤怒异常,她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要顶替自己的身份,窃取自己的人生?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2004年的夏天,来自冠县一个贫寒农村家庭的陈春秀,在高考中取得了546分的好成绩,有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出身贫穷、父母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陈春秀家庭而言,546分绝对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分数。

她们家里有两个孩子,陈春秀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当时的农村大部分家庭都不富裕,所以很多家庭重男轻女,都会选择不让女儿上学。

但是陈春秀的父母没有,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他们却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所以在很多同龄女孩都出去打工的时候,陈春秀还能留在学校读书,她也格外珍惜自己读书的机会,所以格外的努力。

从小就勤恳好学、成绩优异的她,被家里寄予了厚望,是家中唯一有希望实现“起飞梦”的孩子。

每天上学的时候,陈春秀都会被母亲叮嘱“好好读书,将来能靠自己得到更好的条件”。

父亲虽只是一名普通农民,但也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因此,他在女儿考出来546分之后卖掉了家里的粮食和两头猪,准备好了钱送女儿去上大学。

可是,在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中,陈春秀始终没有收到任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她想到自己的成绩不低,上个专科绰绰有余,而且自己还报考了三个学校,两个上海的,一个山东理工大学的。

如果说上海的考不上,那山东理工以自己的分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是,一直等到大学都开学了,她还是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父母不忍心她十来年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于是跟她商量着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供她再复习一年,明年再考。

但是出于不想继续拖累家人的想法,陈春秀想了想只能放弃了读书的梦想,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痛哭一场,然后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

由于没有文化也没有经验,她只能从最简单的活计开始干,从普通工人到服务生,她尝尽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

可即使如此,她也只能挣到勉强够自己生活费的钱,一年到头存不下钱。

眼看着村子里别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楼,陈春秀家还是住在之前几十年的破房子里,她的内心无比自责。

总是想着,要是自己当初考上了大学,现在一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父母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上大学这件事一直放在她的心里,成了一个打不开的结。

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家里也开始给她物色相亲对象,在媒人的介绍下,她嫁给了一个同乡的老实巴交的男人。

婚后生下了两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她留在了家乡当了一名幼师,她和丈夫拼尽全力家里的日子才渐渐地好起来。

16年后的2020年,已是36岁的陈春秀决定再次给自己一个机会,她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

然而,就是在查询高考资格审核信息时,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事实浮出了水面。

学信网上居然显示她在2014年上过大学,并且早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

她心里十分的诧异,自己明明没有收到过录取通知书,也没有上过大学啊,怎么可能有自己的名字。

后来她仔细想了想才明白,原来在16年前,她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学信网上不但显示了她的大学毕业信息,甚至还有她的学生证和毕业证件照,但是虽然用的信息都是自己的,模样确实另外一个人。

一时之间,陈春秀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经过多方核查和求证,陈春秀终于掌握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原来,在16年前的2004年,她的同乡陈艳萍高考成绩只有303分,无缘被重点大学录取。

出身富裕的陈艳萍家庭,对女儿的前途寄予厚望。

父亲陈巨鹏是一个生意人,家境殷实。眼看女儿无缘名校,他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女儿谋取一条上重点大学的“捷径”。

无奈之下,陈巨鹏开始利用家里的权钱人脉关系网,暗中操办起了一场顶替大学学籍阴谋。

刚开始的时候,他通过行贿的方式,让相关人员伪造材料,将女儿仅有的303分给提高到合格的分数线。

但由于种种情况无法操作,最终还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被录取。

面对进退两难的困境,陈巨鹏灵机一动,决定直接通过权钱关系网去“截胡”一个已被录取的名校学生的名额!

就这样,陈春秀成了这场阴谋的牺牲品。凭借陈巨鹏的金钱和关系网,陈艳萍的路很快就被一步步“理顺”了。

首先是截获了陈春秀的录取通知书。接着,凭借财力和关系,相继有几名工作人员参与到了这个阴谋之中。

其中就包括陈艳萍的舅舅张峰,当时他是在冠县政府任职的领导干部。张峰利用职权胁迫下属工作人员,为了这桩“生意”全力“通融”。

后来,陈艳萍就这样混入了陈春秀被录取的名校里,伪造身份顺利入学。在整个大学期间,也总有关系照应着她,使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学业。

这一切的一切,陈春秀当年当然是全然不知情的。

在她放弃大学梦想后,只能背井离乡在外地打拼。辗转于食品加工厂、电子厂和餐馆,艰苦的生活但从未磨灭她对知识的渴望。

直到16年后的今天,当真相彻底曝光,陈春秀才知道,原来自己16年来所受的磨难和遭遇,竟然是因为自己的人生被别人窃取了!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陈春秀无比痛心和愤怒。

自己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人肆意窃取和糟践,理想和人生就这样遭到亵渎和践踏,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和创伤!

反看顶替者陈艳萍的生活,她在毕业之后毫不费力的凭借着自己的关系拿到了“铁饭碗”的工作,然后嫁给了一个家境殷实的丈夫。

现在的她有车有房有工资,日子别提多么滋润了,不仅如此,退休之后的她还会有退休工资,而这一切,本该是陈春秀的人生。

泪水在陈春秀的眼眶里汹涌着,她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和委屈。

是什么让那些人丧失了最基本的良知和人性?是金钱和权力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还是他们生来就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在陈春秀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最终被有关部门展开了调查。

起初,当她报警求助时,执法部门要求她必须拿出确凿的被顶替证据,否则将事一筐儿推了。

甚至有人还私下联系她,想通过金钱的方式把这件事情私了,而始作俑者却始终没有出面道歉,可以说是一点悔意都没有。

这令陈春秀更加的愤怒,在借助媒体的力量后,事件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有关单位终于被迫介入调查。

经过全面彻查,事件终于有了结果:顶替者陈艳萍被学校开除,其学历证书被追究作废;其父亲陈巨鹏及一干相关工作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而为了弥补陈春秀16年来的生活遗憾,学校也给予了她重新入学的机会。

但是此时的陈春秀早已经不是20岁了,她不仅有自己的家庭孩子要养,还有身体已不是那么健康的老父亲需要赡养。

她没办法自私的抛下这一切,再去上四年大学。

经过慎重的思考,36岁的陈春秀去了自己成人教育考上的师范专业,开始着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顾这起案件,令人不禁感叹,知识改变命运,教育资源是宝贵的。

但如果教育资源被这样肆意糟蹋,又如何公平公正?如何让贫困学子们实现梦想?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案件经过舆论曝光后,社会各界对这一事件表达了极大的关注和愤慨。

人们一致呼吁,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和完善高考招生制度,确保公平、公正,维护广大考生的权益。

针对此案曝光出的高考领域存在的腐败问题,教育部门亦迅速作出反应,成立专门工作组彻查全国各地是否还存在类似情况。

虽然这些措施无法完全挽回陈春秀16年来的种种遗憾,但它们至少为往后的无数个陈春秀扫清了障碍,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凭借个人实力和努力实现梦想。

从表面上来看,这桩针对陈春秀的冒名顶替案虽然是一起危害教育公平的个案,但在其发生的16年间,很多的农村孩子同样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遭遇了不公和剥夺。

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就像陈春秀那样,高考成绩尚可却无缘振翅高飞。

在案件水落石出后,陈春秀虽然对16年来的遭遇耿耿于怀,但内心也释然了不少。

陈春秀在重新回到校园之后,学习便显得格外刻苦。

她前半生的种种经历已经让她深深体会到知识的可贵,她再也不愿意像16年前那样错失良机。

衷心祝愿未来的她,能有更好的人生!

参考信源:

1、山东通报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结果 46人被问责——中国新闻网

2、顶替农家女上大学者已被解聘,这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中国青年网

3、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学历注销处理公示

4、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顶替者303分上了理工大学,农家女546分“落榜”——中国经济周刊

5、关于聊城市冠县、东昌府区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及相关情况的通报——山东省纪委监委网钻

0 阅读:5

谈天鉴夕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