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两国阵亡的最高长官都是谁?

唠叨的三哥 2024-06-21 13:47:17

1962年,在印度蓄意挑衅下,我国不得不正面反击,从而爆发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最后以我军胜利收场。这场战争,不仅为我国边界打出了50年的和平大局,让整个世界看到中国的实力,还让新疆与西藏的交汇地带阿克赛钦,从此牢牢控制在中国手里。

印度为他们的嚣张和傲慢付出沉重代价,根据中国军网公布出的相关数据,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中国解放军就俘虏了印军准将以下3900余人,击毙印度军官4800余人,总计歼灭敌人8700余人,缴获大炮300余门、枪支6000余支。让曾经叫嚣着要和中国战至最后一个人的印度从此做了长达五十余年的噩梦。

当然,流血和牺牲永远是战争的主题,我军也在这次战争中付出了伤亡24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祖国边境几十年的和平。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牺牲的最高将领分别是谁呢?要想知道真相,我们还得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开始说起。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历史遗留问题“麦克马洪线”

从很多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从1959年开始到战争爆发前夕,三年时间中,印度政府推行“前进政策”,不断入侵中国边境领土,多次制造流血事件,面对中国提出的数次交涉,印度时任总理尼赫鲁更是进行了得寸进尺的拒绝。

因此,忍无可忍也无须再忍的中国,面对1962年10月20日印度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予以迎头痛击。

中印边境战争地

作为曾经同样被压迫的“第三世界小伙伴”,印度为何会选择与中国翻脸,在西南边境不断引发持续骚动呢?尼赫鲁又为什么非要油盐不进,执意发动战争?这还得从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

由于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为防止退守台湾的国民党随时反扑,那时候的中国注意力主要还是聚焦在东南方。雪上加霜的是,中苏关系也在1958年破裂,西北局势因此动荡不安。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印度当局一直揪住始终未能得到中国历届政府承认的“麦克马洪线”大做文章。

“麦克马洪线”是 1914年英属印度当局与西藏当局单方面达成的协定,将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划归给了印度,这种划定明显违背了中印两国传统习惯线,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为和平解决两国争端,周总理也曾经亲赴新德里与尼赫鲁展开会谈。

麦克马洪线

对于当时的中国政府来说,实在是不想抽身去面对西南边境的冲突。毕竟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之争不是那些年才产生的,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既然之前一直可以保持大局稳定,那不如就先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

“谈判”一直是60年代中国用来处理边界问题最常用的方式,不仅对印度,我国对当时的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都签订了边界条约。秉承一贯坚持和平友好的大国外交方针,中国其实一直希望双方都能够各退一步,在谈判桌上与印度达成关于边境问题的一致。

周总理访问印度,寻求解决中印问题办法

中印双方首脑的对决

但那时候的印度却不这么想,它对当时中国面对的困境了然于胸,与美国关系的不断升温,再随着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也在此刻向它抛来橄榄枝,如此大好良机,让印度更加坚定了必须通过强硬措施来侵占我国领土的决心。

尼赫鲁对印度能够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如愿以偿的想法充满自信,虽然中国始终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存在,但从中国对两国边境问题力主和谈的态度上,让他嗅出一丝希望的味道。

毕竟,在他的认知中,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危机四伏的国际关系中,中国与美国、苏联关系的裂痕,台湾国民党随时随地卷土重来的局面,都成为他能够加以利用的绝好机会。

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

尼赫鲁这个人,曾经深受西方文化和英国思维影响,一方面作为印度领导人,他一直寻求能够让印度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压迫的路子,但同时也深深陷入英国殖民主义思维的泥潭。

在很多时候,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充满了矛盾,不仅继承了英国傲慢的霸权主义,还理所应当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应该遵照之前“大英帝国”留下的游戏规则。

“麦克马洪线”就属于这个游戏规则里的其中之一,在尼赫鲁眼中,当时大部分国际舆论都偏向印度,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他显然是想用“天时地利人和”来企图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但在毛主席这边,是完全不打算吃西方舆论制高点那一套的。别说是英国,就连当时国力最强的美国和苏联,中国也向来无所畏惧。印度一直在国际社会上叫嚣的“道德论”在毛主席这里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毛主席

作为一个冷静清醒的国家领导人,毛主席与故作强势的尼赫鲁有所不同。他更愿意相信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才是能够在国际争端中获得话语权的重要一环。

正如他一直提到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一直在谋求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如果和对方讲道理行不通的情况下,用最直接的手段解决问题也不是不可以。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说不通就打,打服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中国绝对不是那个轻易挑起战争的一方。

因此,在双方首脑的对决中,面对中国采取谈判解决问题的态度,尼赫鲁错误地以为,中国在国际舆论上不占优势,国内又刚刚经历了经济困难的局面,恐怕不敢贸然采取军事措施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他不明白,毛主席不是不敢打,而是不想打,也没有必要打。当看到中国为表诚意主动后撤20公里,希望通过会谈化解危机时,尼赫鲁所统治的印度政府终于膨胀了,他们显然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错误以为这是中国释放出“害怕”的信号,因此,继续坚持“前进政策”不断对我国边境进行蚕食。

人民解放军进行反蚕食斗争

警告无效,战争一触即发

面对印度政府在边境上的一系列行动,中国向印度连发数次警告威慑,但均宣告无效。毛主席由此断定出,嚣张的尼赫鲁一定认为此刻中国绝对不会动用武力,这反而更坚定了他一定要以快速反击来解决中印边境冲突。

随着1962年夏天,中国暂时平稳了东南局势,中央军委对中印两国军队的作战实力、战后结果进行充分评估后,中国决定再次对印度进行警告,但盲目自信的尼赫鲁似乎还没意识到,北京政府的目光已经悄然从东南地区转移到西南边境。

面对中国在9月发出的警告,印度政府依旧选择无视,尼赫鲁始终认为,这一次警告就如同之前的几次强烈谴责一样,中国还是不具备勇气向印度出手,他仍然可以占据“道德制高点”不断在中印边境地区疯狂试探。

印度士兵

时间来到10月,在尼赫鲁授权下,当时的印度国防部长制订了一连串战争计划,并宣称印度将和中国战至最后一个人。当时印度的总人口数是4.69亿,中国则是6.48亿,由此可见那位印度国防部长的想法是多么嚣张无知。

而且,就双方军事实力来分析,印军的实战水平恐怕更多也停留在口头的叫嚣上。

解决了东南问题的中国政府,也开始把敲打印度这个次要矛盾提上日程。对于双方交火可能会产生的几种规模,中央军委都作了相应准备。

毛主席还在开战前特意询问了我军此次战争的指挥官张国华,如果战斗打响,我军的胜算如何。张国华从双方军队实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印度军队战争经验远不能与我军进行比较,同时我军也具备长期驻扎在高山地带的优势经验。

张国华

张国华胸有成竹的回答,加之毛主席早已洞悉尼赫鲁坚定中方不会开战的想法,“兵贵出奇”也让他下了一定要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争端的决心,中印大战一触即发。

1962年10月20日,我们所熟识的中印边境战争第一阶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

尼赫鲁面对败局依旧冥顽不灵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军队在东部地区的第一个据点居然在两小时后就被解放军拔除,在西段战场上他们也节节败退,短短一个星期,印度军队分布在中印边界的据点就像汽水瓶的盖子一样,一一被解放军拔掉。

张国华在战前恐怕也没有想过,这场战争赢得竟如此轻松,中国解放军在战场上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按照中央军委当时“警示为主,打击为辅”的作战意图,中国在取得胜利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反击战刚刚进行了十天,中国解放军就听令停止战斗了。

人民日报社论

虽然中方的突然反击让印度措手不及,但面对周总理提出的谈判建议,尼赫鲁表现还是相当头铁。西方等国家对印度表示的同情,仿佛让他们之前在边境的一系列挑衅行为得到了洗白,甚至被迫反击的中国居然成为了侵略的一方。

在国际力量的支持下,尼赫鲁坚定认为必须以1959年印度占领的领土为基础才有谈判的可能。这种无赖行为让中国政府相当恼火,本以为通过短暂交火可以让尼赫鲁意识到他所谓的“前进政策”是错误的,但没想到对方居然油盐不进,甚至还迅速集结军队再次开往中印边境。

就这样,中印短暂停歇的战火再度沸腾起来。

1962年11月,重新自信的印度在西方等国家援助下认为新一轮战争取得胜利问题不大,但却低估了中国军队的反击力度。

解放军在自卫反击

英勇无畏的解放军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将印度军队打得溃不成军,直接占领了喜马拉雅山与雅鲁藏布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军队在东段位置收复了藏南等领土,在西段收复了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

而中印双方两个最高将领,也损失在这一时段。他们分别是拥有大尉军衔的营长李白石和准将霍希尔辛格。相比李白石的壮烈牺牲,印度那位死得却不是很光彩。

逃跑时被解放军射杀的印度战斗英雄

出生于1921年的霍希尔辛格从军校毕业后,就以见习少尉的身份走上了缅甸战场,因为作战勇猛,解救过英国盟军,从此成为了印度的战斗英雄。

在中印边境反击自卫战中,他以旅长身份统率了当时号称印度陆军王牌师中的第62旅。可以说,在二战中表现优异的霍希尔辛格被寄予厚望,但万万没想到,他在面对解放军时表现出的胆怯和不负责任,让新德里政府失望至极。

霍希尔辛格

在中印边境之战第二阶段中,面对解放军的追击,11月18日上午,霍希尔辛格带领残部仓皇逃离,来到一个叫略东马的地方。

正打算在此休整的霍希尔辛格万万没想到,这里恰恰是解放军早已设下的伏击圈。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中国将士,霍希尔辛格不得已与对方展开了白刃战。

身经百战的解放军让霍希尔辛格越打越绝望,身为旅长的他在此刻突然作出一个惊人决定,换上了普通士兵的衣服,在几个亲兵的掩护下决定抄小道逃跑。

要知道,在战场上丢下军队独自逃命,对于指挥官来说可谓是巨大的耻辱。

但一心求生的霍希尔辛格顾不了那么多了,就在朝着不丹方向亡命狂奔的时候,运气差到极点的霍希尔辛格被我军将士乱枪打死,成为这场战争中,印度军方损失的最高级别军官。

在追击敌人路上不幸牺牲的李白石

对比起那位逃跑准将,李白石的牺牲却让我们感到无比遗憾,毕竟那时候,中印边境之战第二阶段已近尾声。

解放军在发起邦迪拉战役后,印度军队迅速向邦迪拉增加援助,集结后的敌军在印军唯一交通要道准备寻找机会继续突围。

那时候,负责追击敌人的11师33团3营经过连续急行军在交通要道与敌军狭路相逢。11月19日中午时分,战斗打响。

面对印军的密集火力,3营营长李白石还是在手榴弹的掩护下,率领手下将士与印军展开激烈搏斗,击毙数十名敌军,缴获汽车两辆。

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李白石很快从汽车上装载的武器和击毙敌军尸体上的战斗装备估计到,他们遭遇的这伙敌军后面恐怕还会有大股援兵,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他带领3营士兵展开猛攻,同时前往东北部的山沟,准备在那里对增援敌军予以打击。

李白石

就在冲锋的路上,他一手拿着枪与敌人作战,另外一只手不停往敌军阵营丢出手榴弹,英勇的身影很快引来印军大批火力,李白石在战斗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

眼见营长在面前倒下,整个3营战士的怒火被彻底激起。他们怒吼着带着满腔仇恨杀向敌阵,在一番搏命厮杀中,终于冲破敌人凶猛的火力封锁,击毙印军少校以下170余人。

在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还能从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得不归功于营长李白石在关键时刻的当机立断和勇往直前的作战精神,他也成为了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所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中印战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李白石这样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中国解放军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大获全胜。然而,关于这场反击战的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西方媒体更是用“瞠目结舌”来形容他们的震惊之情。

中国不但释放了印军俘虏,归还了缴获装备,甚至让军队退到战争开始前的20公里处,打了败仗的印度好像没有什么太大损失。

从表面结局来看,印度人虽然失败了,但获得了实惠,中国看似胜利,但实际没有捞到一点好处。可是,事实真就如此吗?

中国解放军取得胜利

从这场战争中,世界再一次发现中国军队强劲的实力,不仅让美国吃了瘪,所谓的第三世界带头大哥印度在解放军面前也不堪一击。这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其他国家以后想与中国开战,恐怕也要掂量下自己的实力。

再者,一次惨败将印度拉下神坛,无形中向西方国家释放出一个信号,第三世界老大哥的位置,只能是中国坐,也只有中国能坐。

这场战争不仅为我国西南边境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局势,同时也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这次战争,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阿克赛钦彻底被我们牢牢控制住,任何想要企图分裂西藏的敌对势力,都很难翻起太多浪花。

在此,也对为我们国家打出军威、国威的人民解放军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他们在前方浴血奋战,国人才可以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

2 阅读:98

唠叨的三哥

简介:听三哥唠叨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