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信律师|刘震律师:论我国“私家侦探”合法性的法律解读

中恒信律师事务所 2024-05-09 11:23:3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侦探”应需而生。由于这些经营业务缺乏相关法律依据,部分业务范围与现有国家司法机关职能分工相冲突,开展业务的一些手段违反法律规定,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北京中恒信律师事务所刘震律师依据法律实务要点及裁判规则,对我国“私家侦探”合法性进行了梳理解答,供大家参考。

一、“私家侦探”的法律认定

私家侦探指政府机关以外从事民商事务调查服务的人。其服务内容主要以财产调查取证、人员信息调查、人员行踪调查、网络诈骗调查、婚姻调查为主。但我国尚无任何法律确立私家侦探的法律地位,法律上是没有私家侦探这一职业规定的,但是事实上存在从事私家侦探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但他们也只能行使普通公民的合法权利,其不具有任何法律赋予的强制性的权利。

二、“私家侦探”或触犯的法律区域

目前许多“侦探”在调查手段、信息使用等方面,普遍存在违法行为。一些打着“咨询服务”旗号的侦探调查类公司,虽经工商注册登记、具有合法的市场主体身份,但其调查员主要以跟踪、偷拍、未经他人同意的GPS定位来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跟踪、拍照,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了公民个人信息中公民的“行踪轨迹”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一些“私家侦探”还会故意散播采集信息,同样构成侵犯他人隐私,若用于要挟被调查者,则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三、如何防范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

1、识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行踪轨迹信息是指能够反映特定自然人在一定时期行为及活动状况的连续性信息,具有地理空间性、实时动态性等特征,即与地理空间相联系,带有活动属性,与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隐私等息息相关。

行为人通过全程跟踪、安装电子设备等获取记录目标对象的行动情况,比如当天去过何处、停留时间、是否与人见面、与何人见面等,通过蹲守、跟踪确定被害人不同时间段的地理位置及实时动态情况。这种行为指向的对象属于行踪轨迹,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规范信息收集,强化综合治理

收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的一般禁止性规定、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相关网络监管部门、网络信息平台需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对有害信息的过滤和审核,主动进行风险提示,有效铲除侵犯个人信息黑灰产业滋生的土壤和空间。

3、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信息保护

公民个人应提高对快递地址、手机号码、定位信息等的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不向他人随意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指纹等重要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造成财产损失。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