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无法理解”:AI设计的奇怪芯片,性能远超我们的创造

知新了了 3个月前 (02-21) 阅读数 4792 #科技

人工智能模型在几小时内就通过深度学习创造出了更高效的无线芯片,但目前还不清楚它们的“随机形状”设计是如何产生的。

工程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人工智能(AI)可以在数小时内设计出复杂的无线芯片,而人类需要数周才能完成这一壮举。

事实证明,不仅芯片设计更高效,人工智能还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 一种人类电路设计师极不可能设计出来的方法。研究人员在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概述了他们的发现。

研究的重点是毫米波(mm-Wave)无线芯片,由于其复杂性和小型化需求,制造商面临着一些最大的挑战。这些芯片用于5G调制解调器,现在普遍用于手机。

制造商目前依赖于人类专业知识、定制电路设计和既定模板的组合。然后,每个新设计都会经历一个基于试错法的缓慢优化过程,因为它通常非常复杂,以至于人类无法完全理解芯片内部发生的事情。这导致了一种基于以前有效方法的谨慎、迭代的方法。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普林斯顿工程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使用一种逆向设计方法 —— 指定所需的输出,让算法来确定输入和参数。

人工智能还将每个芯片视为单个工件,而不是需要组合的现有元素的集合。这意味着,没有人理解但可能隐藏低效的既定芯片设计模板将被抛弃。

芯片设计的未来?

普林斯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Kaushik Sengupta说,在这个实验中,得到的结构“看起来是随机形状的”。“人类无法真正理解它们。”

当Sengupta的团队制造芯片时,他们发现人工智能创造的性能水平超过了现有设计。

尽管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杂芯片的设计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但Sengupta敏锐地指出,仍然存在“需要人类设计师纠正的陷阱”。特别是,该算法产生的许多设计都不起作用 —— 相当于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产生的“幻觉”。

“重点不是用工具取代人类设计师,”Sengupta说。“关键是要用新工具提高生产率。”

迭代设计的开发速度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一些芯片设计可以面向能源效率,而另一些则可以面向彻底的性能或扩展频率范围。

随着小型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无线芯片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研究是向前迈出的有价值的一步。但Sengupta说,如果他的团队的方法可以扩展到电路设计的其他部分,它可能会改变我们未来设计电子产品的方式。“就该领域的未来而言,这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评论列表
  •   无声狂啸  发布于 2025-05-10 22:01:05  回复该评论
    新闻前面很有趣,看到印度理工就腻味了。印度理工可以用牛粪捏芯片,牛粪芯片还可以吃,吃了(阿三声称)还能防新冠。这是当年真实的国际新闻。别吹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强这种阿三地狱笑话
  •   皮之树  发布于 2025-05-11 08:02:07  回复该评论
    机器的一切行为都是按规则做事,如果性能好,是不是可以认为人做事想得过于复杂
  •   不悔人生  发布于 2025-05-10 13:07:09  回复该评论
    人类能不能解决AI设计预留的后门?在利用AI设计并生产组装的设备、机器人使用后,就会是人类灭亡的开始
  •   大圣齐天  发布于 2025-05-10 18:51:04  回复该评论
    想多了。就是人类设计的芯片。AI也能分分钟给你。找出漏洞。
  •   波波沙  发布于 2025-05-12 16:36:35  回复该评论
    实事求是,印度理工是世界著名理工学院,水平不低,号称“小麻省”。
  •   以后再说  发布于 2025-05-12 10:00:42  回复该评论
    big胆,这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用AI设计芯片,和用机器人设计机器人有什么区别?“特别是该算法产生的许多设计都不起作用”人类看似不起作用的设计,可能是AI给自己留的后门啊!
  •   我没涵养  发布于 2025-05-13 22:38:54  回复该评论
    拉倒吧,就现在那种人工智能跟脑残没啥区别,马斯克还想用人工智能治理美国呢,现在弄得乱七八糟的
  •   10xxx88  发布于 2025-05-12 08:18:20  回复该评论
    人们更愿意看那些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自媒体也更愿意迎合你们报道这样的东西,但是这并不代表你能看清事物的全貌,恰恰相反,这会让你充满偏见,难道印度理工在你眼里就是捏牛粪的存在?
  •   青元  发布于 2025-05-11 18:21:00  回复该评论
    想多了,不能超越逻辑,和拥有情感机器永远不能和人类相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知新了了

知新了了

专注于新知、科普及趣闻的传播,日耕不辍,天天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