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39岁暴毙之谜终揭开,清史专家:并非患病,这里面大有文章
多尔衮,清朝初期的风云人物,名字一提起就让人想到权谋、战功和争议。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他从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带着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为大清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么一个叱咤风云的家伙,却在1650年39岁那年突然暴毙,留下了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谜团。历史上关于他死因的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他病死的,有人怀疑是意外坠马,还有人觉得是被暗杀。
清史专家研究多年后得出结论:多尔衮的死不是简单的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少年英雄到摄政王
多尔衮,爱新觉罗氏,1612年10月25日出生在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
他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母亲是大妃阿巴亥。他的名字在满语里是“狗獾”的意思,听着有点土,但寓意敏捷和勇猛,跟他后来的表现还挺贴切。
多尔衮小时候就不是普通人。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他才4岁,但家里那种军政氛围已经开始熏陶他。
1620年,8岁的他就跟着接触朝政,算是早熟得很。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多尔衮被封为贝勒,开始正式上战场。

皇太极在位时,多尔衮打仗那叫一个猛。1628年,他跟着皇太极征蒙古察哈尔部,带偏师出击,俘虏了1200多人畜,被赐了个“墨尔根戴青”的称号,意思是“勇敢的战士”。
1635年,他招降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拿到元朝传国玉玺,这可是个大功。1636到1637年,他带兵打朝鲜,攻下南汉山城,逼得朝鲜投降。
1638到1639年,南征明朝,拿下36座城,17战全胜,俘虏26万多人。1641到1642年的松锦大战,他抓了洪承畴和祖大寿,把辽东彻底控制住。这些战功,硬是把清朝的根基夯实了。

摄政王的崛起
1643年,皇太极突然死了,没留遗嘱,朝里乱成一锅粥。两黄旗推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两白旗挺多尔衮,眼看要打起来。多尔衮这时候玩了一手高招。
他没争皇位,而是推了皇太极9岁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帝上位,自己和济尔哈朗一起辅政。表面上是退让,其实大权全攥手里了。顺治才6岁,多尔衮顺理成章当上摄政王,成了清朝的实际掌舵人。
1644年,多尔衮带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北京。定都的事儿上,他顶住压力,坚持选北京,还派人把顺治接到紫禁城。
这一步棋,直接奠定了清朝统一的基础。后来,他收拾张献忠、南明这些势力,又大胆用汉官,改明朝的制度,让清朝政权赶紧上了正轨。

不过,多尔衮也不是没毛病。他权欲重,为了稳住地位,不择手段。1647年,他找了个“府第过制”的理由,罢免了济尔哈朗的辅政权,第二年还把他贬成郡王。
1648年,他以“谋反”罪抓了豪格,弄死在监狱里,顺带清洗了一堆豪格的党羽。这铁腕手段震住了朝野,但也给自己埋了不少雷。

多尔衮不光在战场和朝堂上厉害,生活上也挺“会享受”。史书说他妻妾成群,有名有姓的妃子就十几个。
他沉迷酒色,体力透支得厉害。1649年,他弟弟多铎36岁病死,多尔衮伤心得不行,整天借酒浇愁,还更放纵自己。
他身体也不好。松锦大战后,他得了“风疾”,就是现代说的脑血管病,经常头晕眼花。1647年,又添了关节炎,走路都得人扶着。
1650年狩猎前,他的膝盖已经受过重伤,太医用石膏治,结果没弄好,还引发了感染,阴雨天疼得他直冒冷汗。

39岁暴毙:死亡疑云重重
1650年12月9日,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在古北口外狩猎时突然死了,才39岁。史书上说,他是坠马受伤,不到30小时就没了。
这位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正当壮年,怎么说没就没了?他的死因成了大清历史上的一个超级谜团。
多尔衮身体差是事实。松锦大战后,他自己就说劳神劳力伤了身子,入关后忙政务和军事,身体更不行了。
史料说他有“风疾”,头晕眼花是常事,还有关节炎,走路都费劲。有人觉得,他可能是长期积劳成疾,最后扛不住了。
但39岁就病死,是不是太早了点?他死得又特别突然,不像慢性病慢慢熬死的,倒像是急症。这让“病死说”听着有点站不住脚。

《清实录》里写,多尔衮狩猎时“坠马伤足”,没多久就死了。谈迁的《北游录》还补充,说他膝盖受伤,太医用错了药,感染加重,最后没救回来。这说法听着挺靠谱,毕竟狩猎摔马也不是啥稀奇事。
可问题来了,多尔衮马术很牛,狩猎又有护卫,咋就摔了呢?再说,坠马伤了膝盖,也不一定致命啊。清史专家觉得,这坠马可能是真事儿,但没那么简单,背后还有别的原因。

民间流传多尔衮是被孝庄暗杀的。孝庄是顺治的妈,跟多尔衮关系复杂,有人说他俩有暧昧,有人说他想娶孝庄被拒,结了仇。但这说法没啥硬证据,更多是野史八卦。
还有人怀疑是顺治干的。顺治14岁时,多尔衮还把他当傀儡,啥事儿都管着,顺治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暗杀多尔衮,既能亲政,又能出口气。这推测有点道理,但也没直接证据。

清史专家的结论:多种因素叠加
清史专家研究了半天,觉得多尔衮的死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好几样问题叠一块儿酿成的悲剧。
多尔衮的身体早就不行了。“风疾”可能是高血压或者中风的前兆,关节炎也让他行动不便。松锦大战那会儿他就透支了,入关后也没好好歇着,病根越攒越多。
再加上多尔衮生活太糜烂,妻妾一大堆,史书说他有名分的妃子就有11个,包括死后追封的哲和毅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他还从豪格那儿抢了美貌的姨妹,又跟朝鲜要公主,嫌人家不好看又要换新的。
行宫里夜夜笙歌,宫女、名妓轮番上阵,体力哪扛得住?他还爱喝酒,《李朝实录》说他接见朝鲜使臣时醉得不成样子。长期酗酒加纵欲,肝脏和免疫系统肯定废了。

1649年,多铎死了,多尔衮伤心得要命,整天郁郁寡欢。不久,多铎的两个老婆殉葬,阿济格的妃子和多尔衮的元妃也得了天花死了,亲人接连走,他精神状态差到极点。
加上当摄政王,南明、李自成余部、满族内部的斗争,哪样不操心?跟豪格的恩怨尤其深,他还把豪格的福晋抢到自己府里。这种高压状态,精神和身体都垮得快。
1650年12月9日,多尔衮去古北口外狩猎,坠马伤了膝盖。《清实录》说是“伤足”,《北游录》说是太医傅胤祖用错药,感染没治好。
专家觉得,坠马可能是真的,但没他身体那么差,也不至于死。寒冬狩猎,风雪交加,他本来就虚,又摔了一下,太医还搞砸了治疗,感染一上来,直接把他带走了。

虽然没证据证明暗杀,但专家也不完全排除政治因素。有人猜,政敌可能在狩猎时动了手脚,比如挑了匹烈马,或者故意安排危险路线。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蹿得很快,帮顺治清算多尔衮,这事儿让人忍不住多想。
专家总结,多尔衮的死是健康问题、生活习惯、心理压力和意外伤害一块儿发酵的结果。疾病只是表面,根儿在他自己选的生活方式和时局的逼迫。

死后的风波:从封帝到戮尸
多尔衮死了,北京那边表面上全国哀悼,顺治14岁,总算松口气。他给多尔衮追封了一堆头衔,先是“皇叔父摄政王”,后来升“皇父摄政王”,死后还封了帝号“成宗”,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风光得不行。
可没过俩月,1651年顺治八年,顺治翻脸了,列了多尔衮“六大罪状”:强迫剃发易服、抢民田民房、掳掠人口、滥杀无辜等等,灵柩被挖出来戮尸,名声砸了个稀烂。江南屠杀的事儿也爆出来,反清情绪一下炸了锅。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朝稳了,乾隆给多尔衮平反,修了陵墓,恢复“睿忠亲王”称号,谥“忠”。《上谕内阁》里说:“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算是给他的功过定了调。

多尔衮的功劳没得说。入关、定都、平四方,硬是给清朝铺了200多年的路。可他也有大问题,专权跋扈,铲除异己,生活糜烂,弄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他的死,既是他个人的终点,也给清朝政治开了新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