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工资的村干部,往往都是抢着干?
“去年换届,我们村3个老板抢着当村支书,都说‘不为钱,就想为村里干点事’。”山西临汾某村的老大爷蹲在村口晒谷场,指着远处新建的二层小楼:“你看老李家儿子,当支书3年,县城房子都买两套了——真当我们农民不懂?”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60%的村干部月薪在2000-3000元,但“工资条”不等于“收入单”。
- 误工补贴:开会、征地、调解纠纷,每天50-100元,一年轻松多赚1万+;

- 项目分红:村里搞土地流转、建合作社,支书主任按股分红,河南某村去年集体收入200万,干部人均分5万;
- 社保“福利”:山西多地给村干部缴养老保险,缴满15年每月领2000+,相当于“提前躺平”。
关键逻辑:村干部大多有自家生意(开超市、跑运输),当“村官”相当于“挂名赚资源”,有的村支书帮村民代办医保,顺手接了3家农资店的代理权,一年多赚8万。
原因二:权力不大,却能撬动全村资源“在农村,面子比钱贵。”当过5年村主任的老张坦言:
- 审批权:宅基地、低保、扶贫款,一句话的事。去年邻村低保名单公示,有村民发现“村会计家的拐弯亲戚”赫然在列;
- 信息差:土地征收、修路工程,村干部提前3个月知道。襄汾某村支书2023年带头流转300亩地种药材,赶上政府补贴,每亩多赚2000元;

- 人脉网:镇干部、学校老师、医院职工,村干部熟得很。老张儿子学校不好好学,要开除,“找镇领导说了句情,直接就算了”。
原因三:今天当“村长”,明天端“铁饭碗”2024年山西新政:连续3年优秀的村支书,可通过定向招录转公务员。去年全省127名村支书“上岸”,年龄放宽到45岁。

当然,不是所有村干部都“不干净”。2024年山西纪委通报,农村干部违纪占比37%,其中70%涉及低保、征地、集体资产。一位不愿署名的镇干部说:“村账镇管后,明目张胆贪污少了,但‘变通’的法子多了——比如虚报误工天数,比如让亲戚承包村里工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干部的权力将被关进制度的牢笼,逐渐回归合理。相信在不就得将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