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宣布突破7纳米芯片工艺后,台积电资深工程师杨光磊说了句语出惊人的话:“要是大陆没有梁孟松,或许还会停在28纳米。”在他看来,梁孟松的作用不只是技术高,更是带来能够撬动整个团队的化学反应。他甚至坦言,要不是中国芯片受欧美制裁,以梁孟松的能力,或许已经摸到3纳米的门槛。 梁孟松在芯片圈里那可是传奇人物,早年间他在台积电做事,那会儿台积电正跟IBM抢技术高地,两家都在琢磨更先进的芯片工艺,全球业内都盯着这场较量。 梁孟松跟着导师一起,硬是先一步搞出了关键技术,帮台积电甩开了IBM,也为后来台积电的行业地位打下了基础。 当年台积电有六个技术核心,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国际顶尖水平,梁孟松就是其中管核心工艺研发的,手里攥着一大堆别人比不了的技术经验,后来他因为跟管理层合不来,觉得自己的付出没得到该有的认可,就离开了台积电。 他刚一走,三星立马就找上门来,那诚意可不是一般的足,私人飞机接送,节假日带着家人旅游全报销,工资直接是台积电的三倍,还承诺让他当管理层,专门负责半导体业务。 到了三星之后,梁孟松干了件让人跌破眼镜的事,当时三星正在搞一个中等水平的芯片工艺,他一到任就直接叫停,领着团队跳过中间步骤,直奔更先进的工艺,所有人都觉得这太冒险了,可他硬是用不到一年时间就搞成了,还实现了量产。 反观同期的台积电,过了半年才稳住类似的技术,这一下就让三星在芯片领域站稳了脚跟,台积电一看这情况,急了眼,直接把三星和梁孟松告上了法庭,说他技术侵权,还给他扣上了“叛徒”的帽子,说白了就是怕他在三星继续发力,抢了自己的市场,最后法院判台积电胜诉,梁孟松只能离开三星。 就在他没着落的时候,中芯国际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那时候的中芯国际,在芯片技术上一直卡着壳,一个工艺节点停了好几年,产品良品率也不稳定,跟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梁孟松一来,就彻底改变了局面,他不搞循序渐进那一套,直接领着团队朝着更先进的工艺冲刺,没多长时间就把之前卡壳的工艺良品率提了上来,稳定到能大规模生产的水平。 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攻克下一个难题,团队跟着他连轴转,不是在实验室里琢磨技术,就是在生产线解决问题,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特别会带团队,把自己在台积电、三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身边人,把一群工程师打造成了能打硬仗的队伍。 更让人佩服的是,就在技术稳步推进的时候,外面的制裁来了,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被禁止卖给我们,这相当于手里少了最关键的工具,很多人都觉得这下肯定没戏了。 可梁孟松领着团队没放弃,没有先进设备,就用手里现有的设备想办法,反复调整操作流程,优化每一个细节,硬是用普通设备琢磨出了特殊的制造方法,做出了达到先进水平的芯片。 这事儿在行业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要知道别人都得靠专用的先进设备才能做到,咱们没这个条件,全靠技术团队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有人觉得梁孟松太神了,简直是一人撑起了中国芯片的半边天,其实这话有点绝对,但他确实是那个最关键的破局者。 没有他之前,中芯国际的技术推进慢得让人着急,业内都觉得跟国际顶尖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他来了之后,不仅带来了实打实的技术,更带来了不一样的做事节奏和劲头。 别人不敢跳过的技术步骤,他敢试,别人觉得解决不了的难题,他领着团队死磕,这种敢闯敢拼的劲头,比技术本身更能带动人,让整个中国芯片行业都跟着提了速。 现在的中国芯片行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的样子了,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有了自己的人才队伍,还有了在逆境中成长的韧性。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接下来咱们的芯片还能再实现哪些让人惊喜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