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院长萧宗煌叫嚣,“故宫文物是在“中华民国”执政时带来到台湾的,属于“中华

阿智通鉴 2025-11-14 10:27:55

台北故宫院长萧宗煌叫嚣,“故宫文物是在“中华民国”执政时带来到台湾的,属于“中华民国”的财产。”从历史维度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主体源自北京故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战乱,一批故宫文物历经艰辛南迁。   台北故宫馆藏主体来自北京故宫,历史得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说起。1931年日本占东北,北京故宫院方担心文物安全,1933年2月开始转移。头一批文物装了2118箱,凌晨从故宫午门出发,用火车运到上海,当时为了保密,连车厢都贴了封条,护送的人全程不敢合眼,就怕出一点岔子。   那时候没人想着“政权财产”这说法,只知道这些青铜器、书画、瓷器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宝贝,毁了就再也没了。   后来上海也不安全,1937年这批文物又分三路往西南迁,一路去贵州安顺的山洞,一路去四川乐山,还有一路藏在重庆的库房里。光从长沙往贵阳运的时候,就遇到日军轰炸,司机急刹车把几箱瓷器颠得叮当响,工作人员下车一看,心都揪紧了,幸好箱子里垫了棉花和稻草,才没碎。在安顺的山洞里,潮湿得能拧出水,大家每天都要轮流翻晒文物,怕霉斑长出来,就这么守着,守到抗战胜利。   1947年大部分文物迁回南京,本来计划休整一阵就运回北京故宫,谁知道内战越打越凶,这事儿就搁下了。到1948年底,国民党当局开始仓促抢运文物去台湾,头一批用“中鼎号”轮船运了320箱,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路上遇到风浪,船晃得厉害,好几箱书画都差点滑到海里,船员和文物管理员手拉手围成圈护着,才算保住。前后一共运了三批,总共近70万件,全是挑着最珍贵的抢运,不少文物还没来得及装箱,就扔在了南京库房。   可别以为这些文物只是北京故宫的,里面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藏品,比如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还有颐和园、国子监移交的珍宝,全是中国各地汇聚起来的文化遗产。   就拿那尊毛公鼎来说,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有497个字,是研究西周历史的活化石,早在清朝就藏在皇宫里,跟“中华民国”压根没关系,纯粹是中华民族的家底。   萧宗煌说这些是“中华民国财产”,这话听着就没搞懂历史的来龙去脉。当年的“中华民国”只是中国的一个政权,就像清朝管过这些文物,明朝也管过,但没人说文物是“清朝财产”“明朝财产”。政权可以更迭,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跟着改姓,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再说了,当年运文物去台湾是临时之举,连运文物的管理员都在日记里写“此去不知何日归”,压根没想过要把文物变成某个政权的私产。   现在他说“在台湾已有75年,跟这片土地发生很多连结”,这话倒也沾点边,但这连结是中华文化的连结啊。台湾同胞看这些文物,能想起大陆的历史,能认出这是共同的文化根脉,可不是让他把根儿斩断,说成是“台湾的财产”。民进党当局一边喊着“去中国化”,一边又想把这些中国文物当成自己的“文化招牌”,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清楚,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本来就是一家,就像一个家里的宝贝,暂时分放在两个房间,本质上还是这个家的。那些甲骨文刻着的是中国古人的文字,那些古画绘着的是中国的山水,那些瓷器烧着的是中国的技艺,哪一样能跟“中国”割裂开?萧宗煌这么叫嚣,无非是想帮着搞“文化台独”,想用文物给自己的分裂主张贴金。   但历史事实摆在哪儿,骗不了人。从1933年南迁的艰辛守护,到抗战胜利后的回迁计划,再到内战时的仓促运台,每一步都说明这些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不是某个政权的私产。国台办说这是“偷梁换柱”,真是一点不假。   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身上的历史痕迹会说话,那些历经战乱的划痕,那些代代传承的印记,都在告诉世人:它们属于中国,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想把它们从中国割裂出去,根本就是徒劳,最后只会暴露自己混淆是非、搞分裂的真实嘴脸。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