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消息,乌克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基斯利察12日说,由于今年乌俄之间举行的数轮和平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对话已被停止,在今年年底之前不会再进行新的谈判 这个消息一出来,俄乌局势直接被推到了新的紧张点上。表面看是乌方对谈判无果的“无奈止损”,但往深了想,这更像是一场被多重因素绑住的战略选择,而核心问题从来不是“谈不谈”,而是“谈什么”“谁能说了算”。 几乎就在乌方声明发布的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给出了回应,直言乌方这做法根本就是缺乏和平意愿的表现。更关键的是,俄方还抛出了一个关键事实:之前双方说好要交换1200名被俘人员,结果到现在实际交换的还不到30%,近840名战俘的回家路就这么被卡住了。 换俘本是人道主义大事,不该跟政治谈判绑在一起,可现在连这点基本共识都守不住,也能看出双方的信任早就碎得拾不起来了。 乌方敢干脆利落地关闭和谈大门,背后其实有自己的底气。战场方面,虽然整体还是胶着状态,但乌军近期在库尔斯克方向的反攻有了点进展,还能用美制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这种阶段性优势让他们觉得没必要现在妥协。更重要的是外部援助,美国今年已经给了450亿美元军援,欧盟不仅刚批了18亿欧元,还在琢磨用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给乌方提供1400亿欧元贷款。 乌方心里清楚,西方盟友更愿意支持一个“抗争到底”的自己,如果表现出谈判意愿,说不定援助就会打折扣,所以停谈也是给西方递信号:我们还要接着打,援助可不能断。 再看俄方,态度反而显得淡定。他们一边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集结17万兵力压缩乌军包围圈,用军事压力消耗对方有生力量,一边又始终对外说“我们对谈判持开放态度”。 这种软硬兼施的套路很明显,就是想以压促谈,同时把停谈的责任都推给乌方,占据舆论和道德高地。毕竟俄罗斯的军事底蕴和资源储备更足,他们耗得起持久战,也在赌西方的战争疲劳会越来越重——现在德国、法国私下都在呼吁为冬季停火创造条件,没人想让能源危机和难民问题再恶化。 这场谈判停摆,最核心的矛盾其实是双方根本谈不到一块儿去。乌克兰的底线是收回1991年独立时的所有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觉得让一步就是背叛国家。 可俄罗斯的底线是承认“新的领土现实”,还要乌克兰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这些对普京来说是“关乎俄罗斯生存的问题”,没有商量余地。 一个要领土完整,一个要安全保障,两条诉求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之前的谈判不过是“鸡同鸭讲”,谈不拢是必然结果。 这场停谈不是和平的结束,更像是更大规模冲突的前奏。乌克兰把希望寄托在外部援助和战场突破上,俄罗斯把希望寄托在持久战和西方内部分裂上,可不管谁能占到便宜,战争带来的苦难都只会持续蔓延。所谓的谈判停摆,本质上是地缘博弈下的必然结果,是各方利益算计后的选择,唯独没人把和平本身放在第一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乌克兰局势 乌现状 乌俄关系 乌局势 乌俄和谈 俄美乌和平谈判 美俄涉乌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