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可以不让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以……但是不允许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修正案,直接就把中国挡在门外。名义上是担心国家安全和技术泄露,实际上就是不想让中国掺和进高端航天合作。NASA从那以后没法和中国官方太空项目有任何接触,中国航天员想上去转一圈都不行。这禁令到现在还管用,2025年9月NASA还重申了对中国国民访问设施的限制。结果呢?中国自己建了天宫空间站,照样运转得风生水起,国际合作也拉来了其他国家。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憋屈,美国却觉得理所应当,说这是保护自家技术。 再看半导体领域,光刻机这玩意儿是芯片制造的核心。美国对荷兰ASML公司施压得可狠了。ASML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全球独一份,从2019年起就没法卖给中国,荷兰政府跟着美国步调,层层加码出口管制。2024年10月,荷兰又更新了深紫外DUV设备的限制,基本把中国高端芯片路堵死。ASML自己损失不小,中国市场占它销售额20%以上,2025年上半年对华出口就因为这些管制掉了不少订单。华盛顿打着技术安全旗号,实际就是怕中国芯片产业追上来,挤压自家英特尔、台积电的份额。荷兰企业叫苦,美国官员视频连线时还得点头哈腰,这算哪门子盟友关系? 能源这边,美国对伊朗石油的制裁,直接波及中国进口。伊朗是中国重要油源之一,占进口的10%左右。美国从2018年重启制裁,2025年10月又针对中国山东的炼油终端下手,封了中石化相关的油轮和存储设施。国务院说这是执行制裁,维护国际秩序,可明眼人都看得出,就是想逼中国转向美国本土石油供应商,顺带打压伊朗的地缘影响力。中国独立炼厂集群在那儿,伊朗油船一停,成本直线上升。2025年8月,美国又制裁了两家中国原油终端运营商,进口量从高峰的70万桶/日掉到20万桶/日。这不光是经济损失,还搅乱了全球油价,美国自己炼油厂也跟着波动。 电动车市场,美国的招数更直白。中国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品牌性价比高,技术领先,刚有点苗头,美国商务部就启动调查,贴上数据安全标签。2024年5月,关税从25%直接翻到100%,2025年还加了电池部件的25%关税。理由是担心用户隐私和不公平补贴,可底特律车厂的市场份额被挤压得慌,通用、福特叫得最凶。加拿大和欧盟也跟进,2024年欧盟加了17.4%到38.1%的反补贴关税。这波操作让中国EV转向欧洲和东南亚,2025年上半年对美出口基本归零。美国说这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就是怕中国车子太便宜,把自家电动化进程拖后腿。 这些事儿加一块儿,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能源、制造业,处处设限,理由从国家安全到市场公平,换着花样说。产业链上,中国被卡在下游,采购成本高企,企业得绕道找替代。可轮到稀土,美国就坐不住了。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大头,占开采70%、加工90%,这些元素是F-35战机、导弹、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的命根子。美国本土有储量,但为了环保,早把矿山关了,低端污染环节外包出去。现在想重启,成本高、技术落后,2025年国防部推进加州矿山项目,挖掘机刚动,环境审批就卡壳。 中国调控稀土出口,本来是正常事儿。2025年4月,先对七种稀土元素设限,回击特朗普关税;10月9日,又扩到相关技术和电池材料,11月8日起生效。理由是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不是一刀切禁令,而是基于环保标准和产业升级。结果美国炸锅了,特朗普10月10日在Truth Social上发帖,说中国“极端敌对”,威胁11月1日起加100%关税,叠加现有水平,总关税可能超200%。商务部长说这是“全球供应链权力抓取”,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跳出来,指责中国不守贸易协议。中国外交部回击,说美国双标,平时自己出口管制芯片、AI技术时冠冕堂皇,现在中国管资源就成垄断了。 说到底,美国这套双标,短期能施压,长期伤自己。稀土短缺一闹,高科技厂子就得停工,2025年10月美国汽车业就因为磁铁供应紧缺,减产了5%。中国也没硬扛到底,谈判桌上让一步,保住大盘。国际社会看热闹,美国信誉掉价,盟友如荷兰、加拿大也开始嘀咕,这规则到底谁定? 稀土不是武器,是战略资源,中国有权调控,美国也该想想,怎么从依赖转向合作。否则,下次卡脖子的时候,谁知道轮到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