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北部贡比涅附近森林的东方快车第2419号车厢内

烽烟往昔 2025-11-12 17:56:23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北部贡比涅附近森林的东方快车第2419号车厢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元帅福煦(图3)和德意志帝国看守政府代表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图4)签署了停战协定,即贡比涅停战协定(法国人称Armistice de 1918,德国称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1918),并在当天上午11点正式生效,一战画上了句号。 后世观之,停战协定的条款对德国极为苛刻,然而此时德国国内革命爆发,军队无心再战,德皇已经退位流亡,埃茨贝格尔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唯有在签字前向福煦元帅抗议不公,而福煦则原封不动地引用了1871年5月10日签署停止普法战争的法兰克福协议时,法国代表向德国抗议时俾斯麦所说的名言:“战争就是战争。”(图5) 面对凡尔赛和约,福煦元帅仍觉得对德国削弱不够,担心其东山再起,甚至预言这只是二十年的停战。而埃茨贝格尔战后虽曾担任过德国财政部长,却被视为叛徒遭千夫所指,1921年遭到极端恐怖组织“领事”的刺杀。 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二战中战败投降,签署停战协议时,希特勒下令将1918年的停战车厢从博物馆中拖出,摆放在同样位置进行两国谈判(图6),宣告“复仇”。二战末期,这节车厢(2419D)毁于战火。如今在法国展出的,是该车厢的姊妹款(2439D)。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之间战争的停战协议,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倘若条款过于不公,则和平必不长久,因为遭受屈辱的大国容易滋生复仇主义,如普法战争后的法兰克福和约,如凡尔赛和约;相反,如条款相对温和,在实现本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又不把对方逼到墙角,则容易实现长久和平,如普奥战争后的布拉格和约,如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和约。 但人类往往不会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烽烟往昔

烽烟往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