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最近的变化比想象中更令人惊喜! 水深只有1.89米,淤泥厚达2.3米,水量也

幕沧小澜 2025-11-12 15:50:43

太湖最近的变化比想象中更令人惊喜! 水深只有1.89米,淤泥厚达2.3米,水量也不到50亿立方米,面对这些“沉寂”,我们很难不觉得“有点败退”。 2007年,无锡市突然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断水危机。全城的供水系统几乎瘫痪,居民们涌向超市疯抢瓶装水,还有人不得不去邻市高价买水。所有的矛头最终指向太湖。 这片原本滋养一方的湖泊,竟然因为一夜间疯狂生长的蓝藻,变成了城市危机的“罪魁”。 这场湖水变绿、带着刺鼻臭味的变故,表面是蓝藻捣乱,本质却是太湖湖底那些厚实的淤泥在作祟。 时间长了,太湖底下积压了满满当当的脏东西,尤其是最上层那一段,里面全是氮、磷这些促藻生长的营养物,一有机会就往水里跑,让蓝藻成了湖里的“常客”。 那一年天气异常,高温加干旱让湖底的浮泥一股脑儿释放了污染物,蓝藻噌噌冒出来,直接影响了城市正常生活。 太湖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早些年江南的农民会把湖里的泥捞出来,回到田里当肥料,不仅清了湖泥,还有利于土地。 但随着化肥盛行,谁还愿意费那劲?加之工厂和城市废水大量排进湖里,这些养分就越积越多,湖底成了污染仓库,时间一长,想清理干净就成了天方夜谭。 危机爆发后,治理行动大张旗鼓地展开。无锡这些年花了不少心血去清淤,技术也比以前先进多了,比如“太湖之光”这样的清淤平台一上阵,效率翻倍,连泥都能变成建材用。 但说到底,这点成效在整个湖里根本不够看,太湖底下十九亿立方米的淤泥,清一遍得多少年?更要命的是,新的泥还在不停往下沉,前脚刚清干净,后脚又被补上。 事实上,清理再多,如果周围的农田还是一味撒化肥,城市生活污水还源源不断流进来,那湖里的污染永远都堵不住。污水和化肥像是拧着的水龙头,怎么也关不死。 许多专家早就说过,就算现在污染全停了,湖底这些污泥释放的污染物,还能持续好多年,蓝藻还是会不时出现。 如今再去太湖,能看到水边多少还是有绿藻在漂,湖水没有过去那么明亮,空气里也不见以前那种新鲜的鱼腥味。过去太湖银鱼、白虾满网都是,现在渔民下湖辛苦一天都未必能满载,一切都变得沉闷起来。 老渔民心里清楚,以前湖水浅蓝透亮,鱼虾到处乱游,现在就剩下一层厚泥压在心头,让人觉得太湖像是病了,但病还没治好。 这些年,不管是钱还是人力都没少投进太湖治理,但效果有限,总感觉差口气。太湖的考验,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拉锯战。 治湖不能光靠技术和一时的努力,更得从周边农业方式、产业排放等根源上下手,把“污染龙头”彻底关上,才算是给太湖松了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