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灾严重,自卫队出动应对,日网民叫嚣:中国给了日本军人实战的机会   202

易云的世界 2025-11-12 14:20:10

日本熊灾严重,自卫队出动应对,日网民叫嚣:中国给了日本军人实战的机会   2025年秋天,日本东北地区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战争”,不是地震、不是台风,而是熊灾。   从北海道延伸到本州北部,多地频繁出现野生熊袭击事件,造成多起人员伤亡,事态之严重,竟引发日本政府史无前例地调动自卫队参战,一时间不仅日本媒体竞相报道,社交平台上也炸开了锅。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日本网民在讨论中居然言辞激烈,将这场熊灾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叫嚣:“中国给了日本军人实战的机会。”这番言论,不仅荒唐可笑,更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焦虑与扭曲的民族情绪。   但这场“熊战”,背后却藏着日本社会、生态和政治层面更深的问题。   2025年10月以来日本各地共报告超过150起熊袭击事件,已有1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受害者多为上山采集、农村耕作的老年人,尤其是秋田县、岩手县、山形县等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熊出没注意”的最新通报。   这些熊从哪里来?为什么突然频繁出现在人类生活区域?原因并不神秘:近年来,由于日本人口锐减、农村空心化严重,大量耕地荒废,森林无人管理,野生动物活动空间迅速扩大,而气候变化导致山林中橡果、栗子等食物大幅减产,饥饿的熊不得不下山觅食。   本是人类侵占自然的结果,如今却变成“熊入侵人类”的新闻标题。野生动物学者指出:这是生态系统不平衡的警告,是“自然的报复”。   但普通民众哪管这些“高大上的”生态理论?尤其是受害者家属,更多的是愤怒与恐惧。熊在人类眼中,已不再是可爱的“吉祥物”,而是活生生的“森林杀手”。   11月初日本政府宣布:在部分严重熊灾区域,启动自卫队支援机制,协助地方政府捕杀熊群。这一决定,立刻在国内外引发巨大争议。   要知道自卫队的职责本是防卫国家安全、应对灾害,而非猎熊。但由于地方政府人手不足、警察和猎人无法应对快速增长的熊袭击数量,中央政府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自卫队成员身穿迷彩服,手持自动步枪,在森林边缘巡逻设伏、夜间出击。每日任务不仅危险,还要面对民众的质疑与媒体的镜头,日本防卫省发言人也不得不公开说明:此举是“特殊时期的临时措施”,不代表军事化处理生态问题。   但偏偏就在这时,日本网络上却掀起了一股令人哭笑不得的“熊战热潮”。   “终于有实战机会了!”“感谢熊群给自卫队练兵的机会!”“中国一直在边境演习,我们也不能落后啊!”这是日本推特上一些用户的评论。   甚至还有网友将“熊灾”与“国防训练”挂钩,调侃自卫队终于能在实战中“检验枪法”、“磨练意志”。   更离谱的是一部分极右翼账号开始带节奏,声称“熊灾是中国间接引发的”,理由竟是:中国近年来加强了中日海域巡逻,让日本“压力山大”,导致国家资源投入倾斜,无暇顾及国内生态治理。   这番言论,荒诞至极,却在一些社交圈层中被反复转发,甚至登上热搜,而这背后,反映的却是日本社会一种长期压抑的焦虑,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内外交困的现实,日本一部分人开始倾向于将问题“外部化”,把责任推向“假想敌”。   在秋田县鹿角市,有一位67岁的老猎人佐藤正雄,成为这场熊灾中的“英雄”。   他是一名退役自卫队员,年轻时曾在北海道服役,退伍后回乡务农,同时保持猎人资格。2025年10月一头体重超过200公斤的雄性黑熊袭击了邻村一家人,造成两死一伤。佐藤得知后,当晚独自带着猎枪进山。   凌晨两点,他在山脚小溪边发现了熊的踪迹,他蹲伏在灌木后,屏住呼吸,等了整整两个小时,直到熊再次出现,他开了三枪,第一枪偏了,第二枪击中熊腿,第三枪才将其击毙。   “我从没想过,退伍几十年后,我还会开枪杀敌。”   佐藤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只是这次“敌人”不是外国军队,而是一头饥饿的野熊。   他并没有感到自豪。“我不是英雄,熊也不是罪犯。我们都是被逼到绝路。”他说这句话时,眼神沉重,语调低沉。   日本自卫队此次出动,虽然表面上是协助任务,但其内部培训文件中,已将“野外搜索、伏击、夜战射击”列为演练内容。   日本防卫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讲师透露,此次熊灾确实成为一次“近似实战”的训练机会,尤其对年轻士兵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验积累,不过这样的“机会”,是否值得庆幸?值得鼓掌?值得拿来炒作?  参考资料: 日本“熊灾”已致13死,捕与不捕成问题 2025-11-12 光明网 日本“熊灾”有多严重,“出门碰到熊的概率比遇见初恋还高”? 2025-11-10 上观新闻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