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这个人就是杨利娟。 1994年,杨利娟的哥哥想做点生意给家里改善生活,东拼西凑借了钱还贷了款,没想到生意彻底赔了本,不光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那时候她才16岁,刚辍学就扎进简阳县城的小饭馆端盘子,一个月才挣一百多块钱。她自己只留下零头勉强够吃饭,剩下的全拿去填哥哥的债窟窿。没人能想到,这个整天在油烟里打转的小姑娘,将来能攥着上百亿的身家。 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就藏在日常的小事里。常来饭馆吃饭的张勇总留意她——这人后来成了海底捞的大老板,可那时候也就守着家不起眼的小火锅店。 张勇发现,杨利娟擦桌子能把木头纹路里的油污都抠干净,给客人添茶从来不用等人家开口要,就算忙得脚不沾地,递个餐具都特别稳当。 张勇给她开160块的月薪邀她去自己店里,没想到这姑娘明明急着用钱,却一口拒绝:“现在的东家正缺人,我不能走。”就这份仗义,让张勇更认准了她,直到一年后饭馆倒闭,杨利娟才在他再一次邀请下,走进了海底捞。 1995年杨利娟成了海底捞的服务员,把帮哥哥还债的那股韧劲,全用在了工作上。 每天打烊后,她就借着路灯的光背菜单,客人提的意见记满了三个小本子。为了能看懂财务报表,她还报了夜校,硬是从连会计术语都不懂的小白,熬成了能核对百万元账目的老手。 1998年,才20岁的她就接管了简阳第一家海底捞老店,成了店里最年轻的店长。张勇对她的信任也不含糊,有次杨利娟妈妈病重,他直接塞给她800块“奖金”——这在90年代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付所有的医药费了。 1999年,真正的考验来了。张勇要开拓西安市场,把这个没人敢接的硬骨头扔给了21岁的杨利娟。 北方人不怎么爱吃辣,门店刚开半个月,每天来的客人连10个都不到,员工们都琢磨着收拾东西回老家。杨利娟没打退堂鼓,带着人挤公交去发传单,还照着西安人的口味加了酸梅汤和鸳鸯锅。 她能记住每个熟客的生日和不吃啥,甚至早到的客人,她还会煮免费的豆浆给人家喝。就这么熬了半年,门店前居然排起了长队,这场胜仗成了海底捞往全国扩张的起点,也让杨利娟彻底在公司站稳了脚。 之后的晋升,倒像顺理成章的事儿。2012年,所有门店的运营都归她管,每开一座新城市,选址谈判她都要亲自去;2014年她牵头搞了个“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法子,把海底捞大规模开店时的管理麻烦给解决了。 后来有竞争对手想挖她,开出十倍的工资,都被她一句话怼回去:“张总把家里的底子都交给我管,这可不是钱能换来的。” 2018年海底捞在港交所挂牌,杨利娟就站在张勇身边敲钟,那时候她手里握着3.68%的股份,市值已经突破百亿了。 2021年《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一出来,杨利娟凭着125亿的身家排到第七,这数字就是对她守了24年的最好证明。 两年后,海底捞一年营收就有414.5亿,净利润涨了174.8%,光这一年她分到的钱就有1.49亿。但她没满足于当“分红女王”,2024年主动辞了海底捞CEO的职位,去当特海国际的掌舵人,专门做海外生意。 那时候她手里的特海股份虽说降到了3.08%,但就2024年一年,分到的钱还有1.38亿,海外的门店在她管着的半年里,就多了22家。 从简阳县城那个帮哥哥还债的姑娘,到能管着海外餐饮大摊子的CEO,杨利娟这125亿身家,从来不是老板“大手一挥”就给的。 是西安街头发过的传单、夜校里亮过的灯、拒绝挖墙脚时的那份硬气,还有跟海底捞绑在一块儿的24年,一砖一瓦堆出来的这份财富。 现在她在新加坡、美国的门店里,还留着当年记客人口味的习惯,只不过当年那个帮哥哥还债的小姑娘,早已经能自己掌舵自己的人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