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姜昆在国外偶遇已经出家的李娜,出于好奇,姜昆问她到底为什么出家?令他万万没想到,李娜说了一句话,让自己愣在原地半天没想明白。 李娜1963年生的河南郑州姑娘,从小日子就苦,五岁没了爸,妈一个人拉扯她和妹妹,咬牙过关。她天生嗓子好,十三岁进河南省戏曲学校学豫剧,毕业留校教书,后调豫剧团上台。豫剧唱得扎实,可她心里头总惦记着更宽的舞台,想唱流行歌,唱出大时代的感觉。 1986年,她转到河南省歌舞团,专攻流行演唱。两年后,1988年去深圳参加“如意杯”歌手大赛,一鸣惊人,拿下通俗组冠军。从那起,她的声音就传遍大江南北。为一百六十多部电视剧配唱,《渴望》里的《好人一生平安》唱出老百姓的朴实心愿,《嫂子颂》道出女人的刚强。这些歌跟着剧情火了,她也跟着红了。九十年代是她的黄金期,专辑一推出就卖座,《苏武牧羊》里那些民族味儿浓的曲子,听着就让人想起边塞的苍凉。 《青藏高原》是她最亮眼的活儿。1990年录的这首歌,音域跨了好几个八度,她练得嗓子都哑了,可一出口,就把藏族风情和现代味儿融一块儿。电台一播,全国听众都傻眼了,那气势磅礴的劲头,成了经典。别人后来唱,也赶不上她那份真挚劲儿。她自己说过,没啥天才,全靠死磕。录音棚里关几天不出门,琢磨旋律,调整气息。在情歌满天飞的年头,她偏唱有家国情怀的,风格稳稳的,像她人一样,内敛却有力。 事业顶峰时,她三十出头,正该风光无限。可1997年,她突然宣布出家,法号昌圣。这事儿一出,圈里圈外都炸锅了。亲友劝,粉丝急,她却铁了心。为什么?感情上受过挫,两段事儿对方都有家,这让她对尘世看淡了。加上工作强度大,精神上扛不住,医生说要静养。她静下来,读佛书,觉得那些道理跟自己心对得上。春上跟朋友去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转转,那山势雄伟,云雾缭绕,她坐那儿听了会儿风声,就下定决心。一个月后,在寺里剃度,简单收拾,迁户口建木屋暂住。不久,她去美国找清净地方修行。那儿寺庙小,环境好,她就安顿下来,日日诵经,过得自在。 三年过去,2000年夏天,相声演员姜昆去美国洛杉矶参加文化交流。散场后,在街头碰上个熟面孔,身披僧袍的李娜。他认出来了,上前打招呼,两人找地方坐下聊。姜昆忍不住问出大家伙儿都想知道的:“你到底为什么出家?”李娜顿了顿,平静回:“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了。”这句一出口,姜昆就愣那儿了,半天没缓过来。回家?听起来多平常,可搁在歌坛天后身上,就让人琢磨不透。姜昆后来回忆,这话像一记闷棍,让他想了好几天。 李娜这选择,不是一时冲动。出家前,她已尝够名利的滋味。红了,压力也大,采访、演出、创作,轮番上阵。感情事儿更让她寒心,那些弯弯绕绕,伤了她的信任。她不是逃,是找条新路。佛学给她打开心门,教她放下执着,求内心的稳当。在美国,她不张扬,寺里洒扫、念经,偶尔跟人聊聊人生。她的歌没白唱,那些旋律还激励着年轻人追梦。出家二十多年,她低调度日,可影响力没减。 李娜出家后,圈里人议论多,有人惋惜,有人佩服。姜昆那次偶遇,就成了段子手的谈资。可她不在乎,继续自己的道。她的亲友起初不理解,后来也尊重了。这事儿,折射出中国人的宽容,尊重个人选择,只要不害人。她的故事,也激励了不少人读佛书,调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