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琐记(三) 外爷没有什么文化。他8岁丧父,父亲给他留下了一

吕锋 2025-11-10 16:08:48

琐忆.琐记(三) 外爷没有什么文化。他8岁丧父,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份家产,据他后来告诉我,有两架山、一条沟、几个长工和几头牛,当时家里就只有三口人了,母亲和他及一个5~6岁的妹妹,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他去私塾上学,认了一些字,特别是学会记账打算盘,就辍学回家给母亲当帮手。 村里的个别人看到他孤儿寡母,想霸占他家的山坡和树林,就想尽各种办法欺负他们,播种时故意把种子撒的超过地畔(界),明目张胆地采收他家山坡上的核桃、木耳,砍他家林子里值钱的老柏树,当母亲和他去制止的时候,那些人还打他,甚至把他往死里打。 为了给家里增加帮手,外爷把他父亲在世时给他订的娃娃亲娶回家,就是我外婆,新娘比新郎大四岁。外人欺负他的事,村里许多人也看不惯,在外爷登门求告下,于是长辈族人和他丈人出面帮助及说和,那些欺负他的人才收了手。 结婚以后,在这商山里年轻的外爷外婆开始了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农耕生活。虽然他们颇有家财,但是外爷亲自带领长工下地干活春种秋收、饲喂牲口、上山砍柴护林采收,农闲时把多余的农产品拿到附近商县黑龙口集市上交易换回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 外婆在家和婆婆给家人和长工做每日三顿饭,农忙时还要把饭食送到田间地头,家人和长工吃的同样的饭菜。商洛是山区农田少粮食金贵,经常还要吃些红芋(薯)、洋芋(土豆)、各种豆类、南瓜等补充粮食的不足,为了便于保存,当地人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芋洋芋晾晒成干,以备冬春粮食短缺时食用,煮稀饭的时候往里加一些红芋块洋芋块或各种豆类,既能饱人口感也好。秋天从山坡上收回来的核桃、毛栗(板栗)晾干,还有去更深的山里砍毛竹编成扫把,农闲时都拿到集市上去卖了换了钱,再买些农具或粮食蔬菜的仔种回来。外婆总是把家里、院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慢慢地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每年夏天的时候,外婆要亲自动手用自家的土织白布给外爷和每个长工做一件夏天的衫子。冬天的时候,扛了一年活的这些长工要回家过年,外婆要给每个长工准备一些过年用的米面让背回去,每三年还要给每个长工做一件穿上暖和些的厚夹袄。这些给外爷家干活的人都说东家心肠好,是好人。 外爷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大约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他为人踏实,也肯给人帮个忙,平时就是精心地经管他家的产业,从不与官府往来。可是有一天,镇上来了个人物到村里,说让我外爷当他们村的“里正”。外爷告诉我说“里正”就是保长,也就是后来的生产大队队长、村长,他们村也就不到百十户,三几百人口。他想着当保长为村里的乡邻跑个腿,也累不死人,他就当了这个保长。我专门查了资料,“里正”是明清时期在对基层乡村治理问题上,专设名词,实为一村之长的称谓,到了民国初期,有些地方仍在延用“里正”说法,国民党执政后,将“里正”改为“保长”,这是因为国民政府为了加强社会控制实施保甲法,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 外爷曾告诉我,保长有一个职司,就是还要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当时村头有一家人娶了个儿媳妇,这个儿媳妇娘家有点势力,儿媳妇进门后有点瞧不起公婆家的人,为家庭小事不时与公婆高声与丈夫争吵,甚至发展到辱骂公婆,娘家人睁只眼闭只眼,可是邻人们有看热闹的、有议论的,这种破坏村里风气的事反映到镇公所了,上面让外爷想办法。 外爷对这家的人和事都比较了解,尤其是这家儿媳妇和她娘家人都很迷信。于是外爷就找来这家人的一个亲戚,也是同村人,就告诉他说,前几天一个白胡子高道从村里过,作为保长他招呼高道在家吃茶,那高道神秘兮兮地说,山后那个常年流水的山洞里,最近住进去了一条大蟒蛇,黄色的、有大瓷碗粗、约一丈五尺长(5米)、吐岀的血红色的信子有一尺多长、好象还有爪子,他有一天大清早在距山洞口不远处打坐时,亲眼看见那个大虫在山洞口喝水,把头探进小溪边,一口气把小溪的水都汲干了,然后慢慢地爬到远处去了,那大蟒蛇爬过的溪边湿地上留下半尺深的一条沟。据这位高道讲,这条大虫明显不一般,它有灵性,专门惩治不孝女儿,就是用它的爪子把不孝子抓进山去吃掉。当然这个高道讲的事很快传到了他亲戚即那个儿媳妇的耳朵。刚开始,她还放言说不怕。可是有一天大清早起来后,她家的院子里有明显的大蟒蛇爬过的痕迹、被咬死的鸡、特别是在土墙上还有被锋利的大爪子抓过的划痕。从此这个儿媳妇就象换了个人,侍奉公婆,谨守妇道人伦。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商山。(2025.11.10.吕锋)

0 阅读:0
吕锋

吕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