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声称中国的做法错误了!10月29日,华尔街日报刊文声称,中国现在的做法,这是

朦胧烟雨楼 2025-11-02 10:41:17

美媒声称中国的做法错误了!10月29日,华尔街日报刊文声称,中国现在的做法,这是选择继续以科技与制造业为核心驱动力,而不是优先改善民生和刺激内需。北京在26年至30年的发展蓝图中,号召全国动员,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上实现决定性突破,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进程。   10月29日,华尔街日报一则刊文引发轩然大波,其声称中国选择以科技与制造业为核心驱动力,而非优先改善民生和刺激内需,这种做法完全错误。这番论调,乍一听似乎有理有据,可细究起来,却满是荒谬。   先看看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5G技术领先全球,让信息传输速度大幅提升,为智能生活、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搭建起高速通道。   高铁技术不断突破,不仅在国内构建起密集高效的交通网络,还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航天领域更是成果丰硕,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到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再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国正一步步迈向宇宙深处。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是国家对科技发展持续且坚定的投入。再看中国的发展蓝图。北京在规划中号召全国动员,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上实现决定性突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进程。     半导体,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手机、电脑到汽车、航空航天,几乎所有高端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半导体芯片。过去,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这严重威胁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就拿华为来说,曾经凭借先进的5G技术和强大的通信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切断芯片供应,试图让华为陷入困境。   但华为没有屈服,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努力突破芯片技术瓶颈。这一事件充分说明,在关键技术领域,只有实现自立自强,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不受制于人。   中国选择以科技与制造业为核心驱动力,并非忽视民生和内需。事实上,科技发展与民生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技进步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优质、更实惠的产品和服务。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随着中国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性能更好的汽车,改善了出行体验。   而且,中国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教育方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医疗方面,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人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社会保障方面,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覆盖范围,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华尔街日报的刊文,不过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抹黑。中国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是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国际形势的明智选择。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中国有决心、有能力克服困难,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中国在科技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坚持,是对国家未来负责,也是对人民幸福负责。大家不妨说说,对于这种无端抹黑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言论,你有什么看法?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53

用户18xxx53

3
2025-11-02 11:08

[赞][赞][赞]

猜你喜欢

朦胧烟雨楼

朦胧烟雨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