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意外,80%电商都在倒闭的路上。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在彻底击败实体店以后,电商存量竞争时代,80%中小电商都在倒闭的路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十年前,电商凭借“低价+流量红利”的策略,成功击败了实体店。在电商初期,同样的商品,实体店可能要卖200元,而电商平台上只需80元就能拿下,这样的价格差异让消费者迅速涌向电商平台。 然而,这样的红利并不是永远存在的。 2025年上半年,淘宝平台的平均获客成本已经涨到了78元/人,比2020年翻了近三倍。 简单来说,过去你投100元广告费,可能赚500元,现在同样的100元广告费,赚回来的可能连200元都不到。流量越来越贵了,许多中小电商已经难以承受这个成本。 更糟糕的是,平台资源的集中让中小电商陷入了“流量分配不均”的困境。淘宝、京东等平台的流量大多被头部商家和大品牌垄断。 像大牌商家这种资金雄厚、资源充足的商家,占据了平台的主要流量入口,普通的中小商家只能在剩余的10%流量中争夺生存空间。 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没有强大的品牌背书,就难以在平台上获得曝光,店铺销量也因此难以维持。 随着电商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增长已经趋于平稳。曾经那些快速获取流量的红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今,电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这个时候,新增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少,大家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很多中小电商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依然抱着“低价+流量”这一老路,试图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 然而,问题在于,市场的总体容量已经饱和,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新增的流量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对于中小商家来说,竞争压力是巨大的。 而在这种环境下,大品牌和头部电商的优势愈加明显。平台流量、推广资源等几乎都被它们垄断,甚至连搜索排名、首页推荐等也多由它们占据。中小商家想要获得流量和曝光,只能花钱买广告,往往还要面对高昂的营销费用。 这时候,平台本应扶持的“小商家”已经越来越难以生存,反而是大商家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这种“资源倾斜”使得中小电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终沦为市场的边缘化群体。 除了流量和成本的压力外,电商行业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价格战”。很多中小商家没有创新和技术优势,只能通过不断压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价格战成为了电商行业的常态,也让很多电商进入了恶性竞争的死循环。 一方面,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原创设计保护,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大多可以轻易地被复制和抄袭。这让许多原本有特色和设计感的产品难以维持竞争力,一旦销量上去,就可能会被其他商家跟风模仿,进而形成价格竞争。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低价的驱动下,对商品的质量和设计要求变得越来越低。许多人购买电商商品并不关心商品的独特性,更多的是关心商品的价格是否足够便宜。 这也导致了很多中小商家不得不进入价格战的漩涡中。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些商家已经无法赚取合理的利润,更多的是在为了生存而拼命降价。 这种恶性循环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使得许多商家无法通过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来提升竞争力,最终只能依靠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电商行业的挑战不仅仅来自于价格和流量,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市场的整体下行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抑制,电商的销量也逐渐受到影响。 在这种经济压力下,电商商家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退换货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商品不满意时会选择退货,尤其是无理由退货政策实施后,退换货成为了电商平台的常态。这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售后成本。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高退换货率不仅影响了商家的利润,也让其在库存和资金流转上陷入困境。许多商家为了避免退货损失,只能选择降低商品质量和价格,但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如今,电商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理性的阶段。大品牌依托资金和流量优势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中小电商如果不及时转型和调整,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然而,虽然挑战巨大,但中小电商也并非没有生存的空间。只有在供应链、品牌建设和服务方面下功夫,注重差异化和创新,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电商市场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