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妥后,印度发觉不对劲:怎么我成被美国征收关税最高的国家了!? 当中美达成为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1-01 19:54:17

中美谈妥后,印度发觉不对劲:怎么我成被美国征收关税最高的国家了!? 当中美达成为期一年的贸易战休战协议后,印度媒体和网友绷不住了,因为他们猛然发现,现在印度成了被美国征收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一度达到57%,覆盖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10月中旬,特朗普与中国会晤后,双方敲定一份为期90天的休战协议,将关税从57%降至47%,其中1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直接取消。这项安排涵盖了稀土和前体化学品贸易,旨在稳定供应链,同时为后续对话留出空间。协议签署后,美国股市应声上涨,道琼斯指数当日拉升1.5%,显示市场对缓和局面的认可。但这份协议的侧面效应很快显现:原本针对中国的关税压力部分转移,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感受到华盛顿的贸易杠杆。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本是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关键伙伴,却在中美缓和后意外成为关税重灾区。当前,美国对印度出口商品征收50%的总税率,其中25%是对等关税,针对印度本土对美国摩托车和杏仁的保护措施;另25%则是惩罚性关税,直接源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行为。这项政策从8月起生效,覆盖纺织品、药品和农产品,总影响出口额达5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税率降至47%,欧盟平均在20%左右,印度与巴西的50%税率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同样因大豆和钢铁出口壁垒而遭重罚。这种不对称待遇,让印度出口链条承压,制药行业订单取消率升至30%,纺织厂利润空间被压缩15%。 印度媒体对这一变化反应迅猛,《印度时报》和《经济时报》在协议签署次日即推出专题报道,标题直指“从盟友到税王”。文章详细列出税率对比表,指出印度药品对美出口去年达60亿美元,如今税费叠加将推高成本20%。社交平台上,话题USIndiaTariffs迅速登顶,网友分享计算器截图,展示每吨纺织原料多付2万美元的现实。德里和孟买的出口商协会发出联合声明,呼吁政府加快谈判步伐。这种舆论热潮,不仅反映了经济焦虑,还暴露了印度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尴尬位置:作为“最早回应美国关税的国家”,却至今未获任何豁免。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贸易施压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延续其“美国优先”逻辑。早在今年3月,美国就对印度启动审查,焦点锁定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8月27日,关税正式上调至50%,华盛顿以此回应印度对俄油采购的立场,后者占印度石油进口的40%。巴西的情况类似,总税率也达50%,源于其对美国农产品的补贴政策。这种并列“高税俱乐部”,让两国出口商开始探索联合应对策略,比如加强南南合作,扩大对欧盟和东盟的贸易份额。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对美出口同比下滑12%,而对巴西的出口增长8%,显示出供应链的初步调整。 10月29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公开表态,美印贸易协议“即将达成”,并强调他对莫迪的“极大尊重”。这一说法迅速传回新德里,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斯瓦尔当晚回应,确认双方正就最终文本进行磋商。拟议协议的核心是关税互降:美国计划将对印税率从50%压至15%,作为交换,印度需进一步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并增加对美国能源、农产品和军事装备的采购。过去几周,印度已行动起来,石油进口数据曲线向下弯曲,采购量减半,转向中东供应商。这一步虽缓解了部分惩罚关税压力,但也推高了本土能源成本,炼油厂运营费用上升10%。 农产品准入仍是美印谈判的最大痛点。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大豆和小麦市场,允许本土农民竞争,但这触及印度数亿小农的生计。莫迪政府面临国内压力,农民工会多次游行抗议,担心进口洪水淹没本地产量。印度农业部报告显示,本土谷物市场已饱和,额外开放可能导致价格下跌15%。尽管如此,《经济时报》在30日的分析中仍持乐观态度,认为印度凭借14亿人口的市场规模,能从“实力地位”推进谈判。文章指出,印度GDP增长率预计达7%,远高于美国的2.5%,这为新德里提供了筹码,比如承诺采购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 谈判胶着已久,美印对话从年初启动,印度作为首批回应者派出代表团,却连临时框架都未敲定。相比中美90天协议的效率,印美进程拖沓,部分源于选举年政治因素。特朗普需向选民展示贸易胜利,而莫迪则平衡国内保护主义。当前,印度出口商转向多元化,纺织品订单向越南转移20%,药品企业加大对欧投资。这种战略调整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暴露了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全球贸易规则下,小国难言,印度需在美中夹缝中寻觅平衡点。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