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硬刚魏德尔,欧盟内部炸锅,美国急着“灭火”?上周末,魏德尔一句“滚回美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1-01 19:54:17

冯德莱恩硬刚魏德尔,欧盟内部炸锅,美国急着“灭火”? 上周末,魏德尔一句“滚回美国去”的怒吼,还在欧洲政坛回荡,几天后内局势已彻底升级,冯德莱恩团队首次公开反击,欧盟内部派系互相拆台,连美国都罕见低调表态“降温”,这场骂战早已跳出“个人恩怨”,变成欧洲战略自主,与依附美国的正面掰手腕。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主导的亲美政策,本意是稳住跨大西洋关系,却在成员国间埋下隐患。2025年7月27日,美欧敲定贸易协议,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欧盟则将电动车进口税率清零,还承诺6000亿美元投资和7500亿美元能源及军事采购。这表面上化解了关税战,实际却让欧洲产业付出代价。德国大众和宝马等车企生产线加速外迁美国,以避开潜在壁垒,法国农民面对美国廉价农产品涌入,本土市场份额缩水20%以上。这些让步被视为对华盛顿的单向倾斜,欧洲企业界早有怨言,冯德莱恩的策略虽强调“平衡”,但在基层看来,更像是为盟友买单。 稀土供应链问题进一步暴露政策短板。欧洲90%的磁铁依赖中国,2025年4月出口管制实施后,制造业直接受阻,德国电机厂库存告急,生产线效率下降30%。冯德莱恩选择通过G7框架施压,而非直接谈判,这让企业觉得被晾在一边。她一边承受美国15%高关税,一边大笔采购其能源,液化天然气价格比亚洲市场高出两倍。这样的操作,不仅加重欧洲能源成本,还让芯片市场份额流失,中国光刻机突破后,欧洲反倒跟在美国后面吃亏。民众和企业开始质疑,这种依附模式何时是个头。 魏德尔作为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抓住这些痛点,多次公开抨击,称欧盟领导层“被美国骗了”。 魏德尔的批评从积累的不满中爆发。7月底协议签署后,她在播客节目中直言,这是“特朗普的协议”,欧盟和冯德莱恩上当了。美国加征关税伤了欧洲工业,现在欧洲还得掏钱买武器支持乌克兰,这不合逻辑。她呼吁改革欧盟结构,解雇官僚,让他们体验“真实工作”。这些话戳中德国企业痛处,汽车业失业率升至8%,农民收入下滑15%。魏德尔的声音在社交平台迅速扩散,AfD支持率反弹5个百分点。冯德莱恩团队起初低调,但10月中旬议会辩论中,魏德尔升级攻击,直呼对方“滚回美国去”,这让冲突从政策争论转向个人对抗。 冯德莱恩的反击来得迅猛。她的办公室迅速发布声明,指责魏德尔“破坏跨大西洋团结”,强调协议是“历史性里程碑”。但这番回应适得其反,网友挖出她旧演讲,夸赞与美合作“最佳成果”。欧盟议会随之分裂,法国牵头西班牙和意大利组“自主联盟”,炮轰冯德莱恩的“投降主义”。马克龙政府在公报中要求审查贸易条款,意大利商会公开抵制新投资计划。德国选择党则持续拆解协议弊端,列出能源税上涨和企业倒闭数据,失业曲线直线上升。这些派系互撕,让欧盟决策效率大打折扣,9月不信任动议接连而来,冯德莱恩勉强过关,但反对票创纪录。 东欧国家表面站队冯德莱恩,实际各怀鬼胎。波兰和匈牙利依赖美国安全援助,但制裁俄罗斯后,能源价格暴涨3倍,本地农民扛不住谷物短缺,转头私下谈进口。华沙政府虽点头附和布鲁塞尔,却在预算会议上拖延能源订单执行。南欧如葡萄牙和希腊则装作中立,专注旅游业复苏,欧盟资金申请堆积如山,无心卷入贸易泥潭。整体看,欧盟从北到南裂痕加深,西欧推自主,东欧求保障,这种分歧让冯德莱恩的“欧洲优先”口号空洞起来。默茨等中间派开始反思,智库报告指出,对美关系需重新评估,否则欧洲成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美国对这场内斗的反应出奇谨慎。原计划高调宣称“美欧一致”的声明突然撤回,大使改口“尊重欧洲选择”。特朗普团队推迟与俄罗斯峰会,顾问圈内流传情报,担心欧盟分裂瓦解第19轮制裁联盟。冯德莱恩刚送上的7500亿美元订单是块肥肉,若独立派上台,美国难再从欧洲捞好处。更棘手的是欧洲转向中国,中欧贸易额破8500亿美元,光伏和电动车占欧洲市场三成。若不满导向北京,美国对华遏制圈将现大洞。这些年,欧洲跟风制裁俄罗斯丢了能源稳定,跟制裁中国丢了芯片份额,美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还贵上两倍,盟友标签下藏着收割逻辑。 这场骂战本质上是欧洲战略自主的试金石。冯德莱恩的亲美路线虽稳住短期关系,却牺牲长期产业命脉,魏德尔的激进批评虽接地气,但也暴露AfD的民粹风险。欧盟需凝聚共识,掌控能源和供应链,通过平等对话而非单方妥协。内部东欧安全顾虑、西欧市场纠葛犹在,美国幕后拉拢不止,但觉醒已起。去年中欧合作深化,今年贸易额再创新高,欧洲企业开始反思,战略自主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经济自立。未来,欧盟若想避开炮灰角色,就得在分歧中求统一。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