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裁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洛克希德·马丁这家美国军工大头,早就是

小张的社会 2025-11-01 11:59:19

中国制裁有没有用?看看今天的洛马就知道了,洛克希德·马丁这家美国军工大头,早就是全球国防圈里的老玩家,专门搞F-35隐形战机和爱国者导弹这类高端货,这些东西成了美军到处刷存在感的利器。   作为全球顶尖的国防承包商,洛马的 F-35 战机一直被视作行业标杆,2025 年更是号称要交付 175 到 190 架的惊人数量,可光鲜数据背后全是隐忧。   造一架 F-35 得用四百多公斤稀土,小到发动机磁体,大到雷达系统,都离不开这种关键材料,而全球八成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2025 年 4 月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洛马的采购部门彻底慌了神,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替代矿场不仅产量低,纯度还达不到中国标准的八成,直接导致生产线频繁卡壳,部件短缺从年初的两千多种涨到了四千多种。   为了抢货,洛马不得不接受涨价三成以上的成本压力,单机生产成本硬生生从 8000 万美元涨到了近 1 亿美元。   更让洛马头疼的是中国市场的全面失守。曾经在苏州运营的研发中心去年彻底关门,三百多名工程师大多被中国企业挖走,原本每年能带来二十多亿收入的机场导航设备业务也彻底泡汤。   从 2020 年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开始,洛马在华的核反应堆冷却系统合作、飞机企业持股等业务接连终止,新增投资被全面禁止,高管入境也成了奢望,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洛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直接缩水三成以上。   这些损失看似不算致命,却让依赖全球供应链的洛马陷入了两难,想重建供应链至少需要八年时间,可眼前的订单违约金已经在不断累积。   有意思的是,即便国际订单还在增加,欧洲多国纷纷扩编 F-35 机队,洛马的积压订单突破四百架,却丝毫缓解不了核心困境。   德国原本计划增购 15 架 F-35,可因为交付延迟和质量问题,采购计划一直悬而未决;挪威虽然刚完成全部 52 架战机的接收,却也面临后续维护的配件短缺问题。   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报告更是直接点出,F-35 的升级计划超支 60 亿美元,交付时间要推迟到 2031 年,2024 年交付的 110 架战机还因质量缺陷被空军拒收过一批。   这些问题的根源,都绕不开供应链被卡脖子的现实,而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节点,用精准的管制措施展现了大国实力。   中国的制裁从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步步为营的精准反击。从最初的实体清单,到后来的双倍罚款、出口管制,每一步都踩在洛马的要害上。   这种 “温水煮青蛙” 式的反制,既没有引发激烈冲突,又让违规企业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既维护了自身权益,又彰显了理性克制的大国风范。   洛马试图通过和美国军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优化生产线来摆脱困境,可核心材料的短缺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2025 年航空部门巨亏 16 亿美元的财报数据,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如今的洛马,就像一艘看似庞大却动力不足的巨轮,订单再多也难以摆脱供应链的束缚。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触碰红线的行为都必将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不是靠短期补贴就能弥补的。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博弈里,中国展现的不仅是制裁的决心,更是背后强大的产业实力和战略定力。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洛马能找到稀土的完美替代方案吗?面对越来越精准的反制措施,其他军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