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中国建核电站只是为了发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说白了,那是因为我们早已盯上了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1 11:58:04

你以为中国建核电站只是为了发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说白了,那是因为我们早已盯上了美国的“命根子”——石油!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元和石油之间建立了非常紧密的绑定关系,这套体系就是大家常说的“石油美元”。 全球只要买卖石油,几乎都要用美元结算,这不光让美国在国际金融上占优势,也让美国在全球能源安全上有很强的话语权。 不过,这个长期稳定的体系,这几年正在出现新的压力,其中一个压力来源,就是越来越多国家想掌握自己的能源主动权,而中国核电的发展,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中国之所以这么重视核能,背后有很现实的原因,中国自己产的石油不够用,很多油必须从外面买。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常年在70%以上,也就是说每10桶油里至少7桶要靠进口,预计到2025年进口量会达到5.72亿吨。 这种依赖让经济变得很被动,国际油价涨一点,国内油价、运输成本、供暖成本都跟着涨,普通家庭和企业都能明显感受到压力。 更关键的是,如果石油供应因为制裁、封锁等原因被卡住,不只是价格变贵那么简单,严重的话会造成工厂停产、物流崩溃、交通瘫痪,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都会受影响。 所以,对中国来说,发展核电不是多一条路,而是必须有的安全底牌,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第四代核电站。 它的意义不是简简单单发电,而是把石油依赖带来的外部风险往后推,让经济少受国际局势影响,核电稳定输出的每一度电,都在让国家的能源结构更加独立。 如果说发展核电让中国内部更稳,那么“华龙一号”出口,就是把这种稳定能力输出给其他国家。 中国不只卖设备,而是提供从技术、建造、运维、融资,到合作方式的一整套服务,让一些国家有机会摆脱只能向西方购买技术的局面。 这种底气,来自于中国对核电技术链的全覆盖,从铀浓缩、设备制造,到乏燃料处理,中国都可以自主解决,即便有国家想用“实体清单”打压,效果也很有限。 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核电站就是例子,它运行三年就发出近230亿度电,缓解了当地电力紧缺的问题,减少了对昂贵进口燃油的依靠。 更特别的是,项目结算用了人民币和卢比本币结算,减少了美元的使用,这种模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很有吸引力。 阿根廷顶住压力与中国签约,“华龙一号”与沙特合作谈判推进,这些都显示,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寻找能源供应的新方案,他们看到,通过合作可以减少制裁风险,降低能源成本,让国家发展更稳。 面对这一趋势,美国采取了较强的阻挠方式,比如指责中国核技术存在风险、把相关企业列入黑名单等。 但现实是,美国自己的三代核电项目拖延十多年还建不好,有些关键部件还要依赖法国进口,这样的情况,让美国的警告显得站不住脚。 更微妙的是,这些手段反而促使更多国家产生反向情绪,近几年,全球石油贸易使用美元的比例从80%以上降到72%,人民币却从1.5%涨到6.8%。 2024年,沙特宣布石油可以用多种货币结算,这是历史性转变,对“石油美元”体系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松动信号。 同时,中美两国在核电领域的差距正在拉开,中国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总和已经是全球第一,还在持续扩张;美国几十年没新增规模化建设,技术优势边缘化越来越明显。 这背后其实反映一个逻辑:当传统体系维持成本越来越高,而另一个新的选择越来越成熟、稳定、便宜、可靠,原有体系的基础就会慢慢松动,不是口号推动,而是现实驱动。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