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朦胧烟雨楼 2025-11-01 10:40:40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iPhone 17 备货旺季的车间里,本该机器轰鸣、人潮涌动的郑州富士康,却不得不把招工返费一路涨到 9800 元,甚至放开 “自愿放弃体检” 的政策,即便这样,能撑到拿满返费的工人还不到三成。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在大陆 28 座城市建厂,郑州基地一年能生产 4 亿台 iPhone、占全球产量六成以上的代工巨头,如今会陷入这般窘境。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切的转折,都源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海外迁徙。 数年前,郭台铭高调宣布要将 3000 亿美元产能转移到印度,信心满满地认为那里低廉的劳动力和政府优惠政策能再造一个 “世界工厂”。为了这个目标,富士康陆续关停了大陆 20 多家工厂,累计裁员超 32 万。 可印度的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当地电网频繁断电,工厂不得不常年开着柴油发电机,一年光这项额外支出就超过 2000 万美元。工人管理更是难题,原本在大陆流水线普及的静电环,被印度工人当成束缚偷偷摘掉,导致产品静电损坏率飙升。制定罚款制度却引发罢工,按照当地法律,开除违规员工还要支付高额赔偿金,企业维权成本高得惊人。 成本账更是越算越亏。印度工人月薪虽比大陆低三成,但 80% 的零部件需要从大陆空运,一颗螺丝钉的成本都能翻三倍。iPhone 15 中印同期量产时,印度工厂良率只有 75%,而郑州工厂能稳定在 95% 以上,大量不合格产品返工又增加了损耗,仅一年因质量问题被苹果扣款就超 1 亿美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核心的苹果代工订单也被不断瓜分。立讯精密不仅拿到了 iPhone 16 Pro Max 的新品订单,还拿下了苹果 Vision Pro 头显的代工权,和硕、印度塔塔集团也分走了不少份额。曾经手握苹果七八成 iPhone 订单的富士康,如今在高端机型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更要命的是,寄予厚望的造芯业务也惨遭失败。富士康与印度韦丹塔合作建造芯片厂的计划宣告取消,直接损失高达 1440 亿元人民币,莫迪政府的 “印度造芯” 计划也随之草草收场。 无奈之下,富士康只能选择产能回流,在郑州投资 10 亿建立新事业总部,可回流之路并不顺畅。除了招工难,国内代工厂的崛起也让它的回归充满挑战。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等企业早已不再满足于简单代工,纷纷向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拓展,凭借更灵活的策略抢占市场。 即便资本市场上,工业富联股价暴涨让市值增加 6000 亿,这背后更多是储能等新业务的拉动,而非其传统代工业务的回暖。郭台铭押注的储能新赛道,能否成为救命稻草还未可知。 从巅峰时期的灯火通明到如今的诸多困境,富士康的起落让人唏嘘。它的经历也折射出全球产业链调整中的种种变数。 你觉得富士康还能重回往日辉煌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60
朦胧烟雨楼

朦胧烟雨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