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台海问题就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真正卡住统一进程的,居然是隐藏在国内的那群“手里拿着美国房产证、孩子在哈佛读书”的精英阶层。 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你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帮人,嘴上喊着爱国,背地里早就给自己铺好了后路。 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利用时代的红利,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他们的钱往哪儿去了? 他们的子女往哪儿送了?答案不言而喻。 他们的根,已经不在这片土地上了,而是扎在了华尔街的资本和常春藤的文凭里。当国家利益和他们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觉得他们会站在哪一边? 这就像一个家庭要办一件大事,需要全家齐心协力,省吃俭用,共渡难关。但家里最有话语权的几个长辈,却偷偷把家里的积蓄都换成了美元,把孩子都送到了国外。 他们会真心支持这件可能让他们海外资产灰飞烟灭、让子女前途未卜的大事吗?他们不会明着反对,那太蠢了,容易被千夫所指。他们会用一种更“高级”、更“体面”的方式来拖后腿。 他们会天天在你耳边念叨,“要冷静”、“要考虑后果”、“和平最重要”、“经济不能倒退”。 他们会请来各种所谓的“经济学家”、“战略专家”,在媒体上、在论坛里,用各种复杂的模型和数据告诉你,一旦动手,我们的经济会倒退多少年,我们会失去多少市场,会遭到多么严厉的制裁。 他们把统一这件关乎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大事,简化成一个冷冰冰的“成本-收益”问题,而且只跟你算成本,不跟你算收益。 你看看,每次台海局势紧张的时候,最先跳出来呼吁“降温”的是谁?是那些跟美国有着千丝万缕商业联系的大企业家。 最担心“脱钩”的是谁?是那些把产业链深度捆绑在西方市场上的资本家。 他们害怕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会打断他们继续赚钱的生意,会让他们在美国的别墅、在欧洲的城堡变得不安全。他们的子女在哈佛、在耶鲁舒舒服服地念着书,他们可不想因为一场统一战争,让孩子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侵略者的后代”。 这种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是致命的。 他们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能够塑造舆论,影响政策。他们会把任何坚定的统一声音,都污蔑为“极端民族主义”,把任何准备动武的念头,都描绘成“不负责任的鲁莽”。 在这种氛围下,主战的声音被压制,主和的论调大行其道。久而久之,整个社会的意志就被消磨了,决心就被动摇了。大家开始觉得,“唉,还是算了吧,代价太大了”,然后维持现状就成了“最优解”。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你想想,一个在海外有巨额资产的精英,他会希望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他会希望中国跟美国关系好还是不好?他的所有决策,都会下意识地偏向他的海外利益。 当国家需要他们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来成全大义时,他们会想尽办法转移资产,甚至会成为内应。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谓的家国情怀,有时候真的不堪一击。 所以,别再只盯着对岸的兵力和美国的航母了。那些都是明面上的敌人,看得见,摸得着,也好对付。真正的战场,有时候就在我们身边。 这种看不见的阻力,这种从内部瓦解你意志的软刀子,比任何明枪暗箭都更可怕。它能让你明明拥有一身肌肉,却浑身无力,明明手握王炸,却迟迟不敢打出。 我们的拳头确实够硬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解决任何问题。但如果出拳之前,家里总有人拉着你,告诉你“打了会碎东西”、“打了会花钱”、“打了会伤和气”,那你这拳头还怎么挥得出去? 统一的最大障碍,从来不是别人的拳头有多硬,而是我们自己家里那些心已经不在了的人。不解决这个内部的“软肋”,任何宏大的战略,都可能被消解于无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