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欧洲销量暴跌,英德腰斩,瑞典跌86%,法国跌27%,四国月销量不及中国零头!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政策的支持。别的不说,就说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充电桩。截至2025年7月,欧洲充电桩总量已突破102万台,对比中国,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充电桩总数达1610万个。从充电桩的数量来看,欧洲的充电桩也只有中国的零头。并且,我国还在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的建设。被称为我国的“新基建”项目。 德国本来是电动化的急先锋,2018年左右喊着2030年禁售燃油车,信心满满。可到了2019年,德国突然踩了刹车,宣布取消禁售燃油车计划。 紧接着,2023年底,他们又提前叫停了电动汽车补贴。这项补贴之前能给买纯电动或插混车型的消费者最高6000欧元的优惠,相当于一笔不小的购车助力。 补贴一停,市场立马凉了,2024年德国电动车销量直接下滑了28%。德国这一退,其他欧盟国家也坐不住了,英国把燃油车禁售时间推迟了五年,原本的电动化路线图变得模糊不清。 车企的反应更快,也更直接。奥迪本来计划2033年彻底停产燃油车,可今年6月,他们宣布取消这个明确时间表,改成“看情况再说”。 奔驰、宝马这些德国巨头也差不多,纷纷调整了激进的电动化策略。车企的集体后退,说明欧洲的电动化浪潮撞上了硬墙。这墙不只是政策,还有经济的拖累。 2024年,欧盟的GDP增速只有1%,具体到几个主要国家,德国甚至是负增长,-0.24%,英国1.1%,瑞典0.97%,法国1.17%。经济低迷,普通人的钱包自然缩水,买车时就更谨慎了。 很多欧洲人直接选回燃油车,技术成熟,维修方便,关键是前期成本低。想买电动车的,预算有限的也会看看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品牌。 即便有欧盟的关税壁垒,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还是很明显,设计新颖,配置丰富,续航也靠谱。特斯拉夹在这两者中间,日子不好过。 再说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差距简直是硬伤。102万对1610万,这不只是数字差距,而是直接影响用车体验。 拿瑞典来说,冬天零下几十度,电动车续航本来就打折,找不到充电桩,车就成了摆设。没人想开个车还得提心吊胆,担心半路没电。 瑞典销量跌86%,这背后是无数被糟糕体验劝退的消费者。建充电桩不是光砸钱就行,还得有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持,欧洲在这块明显跟不上节奏。 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因素,就是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自己惹的麻烦。他的争议言论,比如支持极右翼政党、批评欧盟环保政策,在欧洲激起了不小的反感。 调查显示,60%的潜在购车者因为这些言论直接把特斯拉拉黑。消费者买车不只是买个工具,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态度。马斯克的个人形象,成了品牌的负资产。 这股风波还吹到了美国,特斯拉在本土市场的份额从去年的49.7%掉到今年的41.3%,少了8.4个百分点。马斯克在美国政治圈里也两头不讨好,处境尴尬。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成了特斯拉的避风港。中国的政策稳定,把新能源汽车当国家战略,充电桩遍地开花,1610万个桩让车主完全不用担心续航问题,而且特斯拉在中国还卖得非常不错,这么一看,特斯拉的未来在中国,不在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