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徐林院士名医工作室落户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标志着广州市在脑瘫精准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铁钢表示:“徐林院士团队的加入,不仅是复兴禅城医院发展的契机,更是广州市脑瘫和康复神经领域发展的重要起点,未来这一团队将辐射至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助力广州在脑瘫精准治疗领域补短板、走在全国前列。”徐林教授是中国脑瘫医学联盟主席、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中华医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院士团队领航,破解脑瘫诊疗难题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作为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因脑组织发育未成熟阶段受损,导致患儿出现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曾被视为“不治之症”。而徐林院士团队的创新探索,为无数患儿家庭带来曙光。1990年,徐林教授在亚洲率先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应用于脑瘫痉挛治疗,这一突破成为我国脑瘫外科治疗史上的里程碑。近30年来,其团队已成功救治3万余例脑瘫患儿,构建起“外科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脑瘫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专家共识,推动精准治疗和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普及。”徐林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破解脑瘫诊疗难题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系统诊疗体系。
广州市正全力推进重大疑难罕见病诊疗中心建设,通过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聚焦疾病诊疗难点“搭平台、建机制、出成果”。对此,李铁钢也对徐林院士团队寄予厚望:“这不仅是复兴禅城医院发展的契机,更是广州市脑瘫和康复神经领域发展的切入点。若该学科做强,在该领域广州不仅可以补短板,还有望走在全国前列,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地区,甚至东南亚。”他同时表示,希望团队能积极申报疑难疾病诊疗相关项目,让优质医疗资源释放更大效能,实现“强中更强”的发展目标。
外科手术架桥,打通康复关键环节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届儿童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唐久来指出,脑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致残性重大疾病,患病率约为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庞大的患儿群体对规范化诊疗有着迫切需求。“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必须是全方位、一体化的,涵盖物理因子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个维度。”
进入暑假,脑瘫治疗迎来高峰期。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功能神经与矫形外科专家段三有解释:“此时孩子放假有空余时间,家长也能全身心陪伴治疗,因此成为手术集中期。”他介绍,脑瘫中60%-70%为痉挛型,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张力高,上肢常出现手指屈曲、握拳等症状,下肢则以尖足、剪刀步态为典型特征。“痉挛性脑瘫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或消除痉挛,从而改善或恢复运动功能。”段三有详细介绍,SPR手术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监测,科学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能全面调整肌肉张力至接近正常状态。“手术是康复的桥梁,可长期、稳定、彻底解决肌肉痉挛问题,为运动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临床数据显示,SPR手术成效显著:20%上肢痉挛患儿术后症状减轻;70%~80%伴癫痫患儿发作频率减少或药物用量降低;34.2%斜视患儿症状缓解;60%流涎患儿症状减轻(其中25%完全消失);15%语言发音障碍患儿功能改善。
徐林院士特别强调:“康复的黄金阶段在手术期前后,必须遵循‘三分手术、七分康复’的原则。只有手术与康复紧密结合,才能实现1+1>2的治疗效果,这一一体化模式值得全面推广。”
一体化模式发力构建全周期诊疗体系
当前,脑瘫治疗仍面临学科孤军奋战、缺乏统一标准等挑战。徐林院士指出:“各学科各自为阵、互相排斥,无论是手术、康复还是药物治疗,都亟待建立统一的诊疗标准、专家共识和指南。”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夏之柏教授认为,徐林院士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国家级水平脑瘫诊治和康复一体化中心建设正式启航。
徐林院士表示,团队将与各方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流的学术和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优秀人才,组建强大学科团队,推动脑瘫外科与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应用。”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院长谭明华对此也信心十足,他介绍,医院已于2025年成立国际医疗中心,通过整合粤港澳优质医疗资源,让区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化服务。“徐林院士团队的技术将与医院智慧诊疗系统深度融合,我们将逐步构建脑瘫外科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示范基地,打造涵盖筛查、手术、康复的全周期服务闭环,开展脑瘫早超早期筛查等课题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随着徐林院士名医工作室的落地,广州在脑瘫精准治疗领域开始布局。这一融合顶尖技术与系统服务的诊疗体系,不仅将为更多患儿带来站立行走的希望,更将推动我国脑瘫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文、图|记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