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硬度的正常是2.8~7.4Kpa。肝硬度检查是为了检测肝脏有没有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1、当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功能受损,肝脏功能减低,肝脏的弹性降低,会出现肝脏硬度的变化。正常范围是2.8~7.4Kpa,当硬度在7.5~9.5Kpa,说明出现了纤维化;在9.5~12.5Kpa时,说明出现了严重的纤维化;大于12.5Kpa时,说明到了肝硬化的程度,基本已没有逆转的可能。
2、出现肝硬度变化,首先要进行保肝护肝治疗,建议应用硫普罗宁、谷光甘肽等,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虾、鱼,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针对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不同,治疗上也有所不同:酒精性肝病者,要完全戒除酒精;病毒性肝炎者,根据病程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病者立即停用原药物等等。 早期肝脏出现硬度变化后,要积极进行治疗,去除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或逆转病变,严重肝硬化者比较难以逆转。 3.药物治疗。一般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酒精性肝炎、乙型肝炎等,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用药。建议患者最好完善相关检查,还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测、肝脏彩超以及肝部检测进行分析,判断病情的类型。如果是酒精性肝炎导致,可以服用丙硫氧嘧啶、奥贝胆酸等。如果是乙型肝炎导致需要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和保肝护肝类药物,比如水飞蓟素、替诺福韦等。
4.一般治疗。如果是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运动锻炼和饮食调整进行改善,可以进行慢跑、游泳、骑车等锻炼,能够加快新陈代谢、消除体内脂肪,减少对肝脏的负担。饮食上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避免吸烟、喝酒或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