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现象是指患者在受到外界低温或情绪压力刺激时,诱发的肢端供血小动脉痉挛狭窄,从而出现肢体末端缺血,表现为患者身体末端部位,如手指、脚趾,相继出现变白、变紫、潮红等颜色变化,可以伴随局部疼痛、麻木、发冷、灼热感等,可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该症状在温暖或情绪平复后可以恢复正常。该症状好发于秋冬季节,患者以20~40岁的女性多见,累及的部位以手指多见,脚趾、耳廓、鼻尖等部位也可能受影响,一般呈对称性,严重时患处可发生溃疡、坏疽或手指变短,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雷诺现象多继发于其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以风湿病最为常见,也可以见于血管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此时也常称其为“雷诺综合征”或“继发性雷诺现象”。而如果患者仅仅出现了独立的雷诺现象表现,在充分排查可能存在的疾病因素后,仍找不到证据证实导致雷诺现象的具体疾病,则可称其为“原发性雷诺现象”,也常被称为“雷诺病”或“雷诺症”。雷诺现象有哪些类型?典型的雷诺现象发作分为缺血期、缺氧期、充血期3期。缺血期:疾病早期,手指尖或足趾尖等部位皮肤突发僵冷、苍白等症状,患者感觉疼痛或麻木,常呈对称性发作,从指端开始向手掌发展,一般不超过手腕。缺氧期:发作部位持续缺血造成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使得皮肤呈现青紫色,患者感觉疼痛,皮温降低,但此时一般症状较轻。充血期:出现上述症状后,若患者采取保暖措施,会出现皮肤潮红、温度回升,患者自觉烧灼感和胀痛。雷诺现象是怎么出现的?雷诺现象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或动脉血管壁异常导致的末梢血管对外界刺激过度反应有关,如寒冷、心理压力等因素导致末梢小血管发生痉挛而变窄,暂时限制血液供应而引起肢端缺血缺氧症状。随着时间推移,患处的小血管壁会增厚,进一步限制血液流通,使症状逐渐变重。雷诺现象有什么表现?雷诺现象即当患者遇冷或情绪激动、紧张、惊恐时,手指皮肤突然苍白,随着温度的恢复或情绪的平复,皮肤相继变紫、变红,最终恢复正常颜色。通常情况下,在解除寒冷等诱发因素后,正常血流可能需要数分钟至1小时以上才能返回该区域,因此,患者皮肤由苍白、青紫、潮红阶段到恢复正常的时间短者数分钟,长者可持续1小时以上。发作往往从某单个手指开始,然后对称性地扩散至双手其他手指,其中,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为最常受累的手指,而拇指相对少受累。雷诺现象不只影响手指和脚趾,它也会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鼻子,嘴唇,耳朵甚至乳头。哪些人容易出现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可见于各年龄层,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尤其是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经常吸烟和服用“洛尔”类降压药等特定药物的人群也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