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能力逐渐减弱,尤其是酒精的代谢变得更为缓慢。60岁以后,若饮酒不当,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医生提醒,老年人喝酒要记住以下“3不喝”:
不喝烈酒
烈酒的酒精含量较高,对胃黏膜和肝脏的刺激性极大。酒精摄入过多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还容易诱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
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烈酒的老年人,患肝硬化、胃溃疡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对于张大爷这样的高血压患者,更应绝对避免烈酒,以免因血管扩张引发危险。
不喝混合酒
混合酒指的是酒类与其他饮品如碳酸饮料、果汁等混合而成的饮品。这类酒常因甜味掩盖了酒精的刺激,容易让人不知不觉摄入过量。
碳酸饮料会加速酒精吸收,增加肝脏的负担。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混合酒可能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
不空腹喝酒
空腹时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增加患胃炎或胃溃疡的风险。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也会显著加快,容易导致头晕、乏力甚至酒精中毒。
老年人应在适量进食后饮酒,并选择低酒精含量的饮品,既保护胃肠,又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二、老年人喝酒的注意事项
即使遵守“3不喝”,老年人在饮酒时仍需额外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因不当饮酒影响健康。
控制量
适量饮酒最安全对于老年人,适量饮酒是基本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老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0克,相当于一小杯葡萄酒或半瓶啤酒;女性则不超过10克。
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建议尽量戒酒。
避免与药物同服
许多老年人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等,这些药物与酒精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强。
例如,酒精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导致低血压;而与抗凝药同服,则增加出血风险。
饮酒前务必咨询医生,确保安全。
优选低酒精含量的酒类
老年人饮酒应选择低酒精含量的酒类,例如红酒或黄酒,避免高度数白酒。
红酒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认为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但也要适量,切不可过量以求“保健”。
注意饮酒环境和心情
饮酒时保持良好的心情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消极情绪下饮酒可能导致饮酒过量或失控。
老年人饮酒时应选择舒适的环境,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分享,避免独酌或因孤独而过量饮酒。
关注身体反应,及时调整
饮酒后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就医检查。
有些人因年龄增长,肝脏功能下降,对酒精的耐受性也逐渐减弱,此时应考虑完全戒酒。
三、适度饮酒还是完全戒酒?
专家解答
许多人会问:“60岁以后,是不是干脆不喝酒更好?”答案因人而异。
消化科专家表示,适量饮酒对部分老年人确实有一定益处,如放松身心、促进社交,但若存在基础疾病或酒精耐受性较差,则完全戒酒无疑是最佳选择。
现代医学与中医的观点在这一问题上也有一定契合。
中医讲究“酒为百药之长”,认为适量饮酒可活血化瘀,但过量则伤肝耗气。
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养生重在“节”,不妨以养生茶、花果酒等更温和的饮品代替烈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