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很多人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冲进卫生间,来一次热水澡,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冬天气温骤降,特别是早晨,气温更低,很多人觉得离开被窝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干脆先去洗一个热水澡,觉得这样才能抵御严寒。
但是早上洗澡,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到了晚上,觉得被窝里特别冷,手脚都冷,怎么办呢?于是睡前,再去洗一个热水澡。
由于寒冷,很多人洗热水澡的时间特别长,夏天的时候,可能洗一次澡,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到了冬天,却可能要半个多小时。
问题来了,冬天气温下降,人的活动量本来就很少,出汗也很少,可洗澡却比夏天还要频繁,这样洗澡,对身体真的好吗?
到了冬天,皮肤病的发病率会升高,很多患者出现异常的皮肤瘙痒,到医院检查后,医生会告诉,你的皮肤太干燥了,那么除了用一点润肤产品,多喝水之外,还要做什么,那就是减少洗澡的频率。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到了冬天,洗澡越频繁,皮肤就越干燥,皮肤越干燥,人就越难受,皮肤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发紧、瘙痒、干裂和疼痛。
医生提醒,到了冬天,洗澡的时候很容易误入以下几个误区,不妨来了解一下。
第一,到了冬天,洗澡的时候把水温调的太高
到了冬天,很多人怕冷,于是洗澡的时候把水温调的很高很高,觉得洗很烫很烫的水才舒服,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洗澡的时候水温太高,很容易烫伤你的皮肤,如果你洗完澡以后,身体的皮肤发红,那么往往提示水温已经很高了。
水温太高,那么热量在挥发的时候,还会从皮肤上带走更多的水分,皮肤缺水以后,自然就变得更干燥了。
到了冬天,给大家的建议是,水温最好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不宜太高,也不宜过低。
第二,到了冬天,洗澡的时间太长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洗澡的时间太长,人也会变得特别虚弱,原因很简单,洗澡的时候,往往处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此时容易缺氧,洗澡时间越长,人缺氧可能越严重。
洗澡的时候,在热水的作用下,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其他部位的血流量相对减少,特别是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会让人洗完澡以后有倦怠感。
建议大家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第三,洗澡的时候,频繁使用沐浴露
很多人天天洗澡,身上其实没有那么多细菌了,但还是出于习惯,总是频繁使用沐浴露等清洁用品,殊不知这些都是碱性液体,用的太过频繁,反而容易引起皮肤的损伤,时间长了,会让皮肤变得更加干燥。
人的皮肤上是寄生有很多细菌的,并不是要求皮肤无菌,适当的细菌组成对于构建微生物防御屏障是有帮助的,过多使用沐浴露会导致皮肤的微生物防御屏障受损,反而容易降低皮肤的抵抗力。
第四,洗澡的时机不对
洗澡的时机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在刚吃完饭的时候去洗澡,因为进食后大量的食物聚集在消化道,血液都涌向胃肠道帮助消化,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出现。
还有,刚运动完或是刚喝完酒,同样是不适合洗澡的。
第五,冬天正确的洗澡频率
到了冬天,一天两次的洗澡频率,显然是过多了,那么一天一次呢?显然也是多了,建议大家到了冬天,隔一天洗一次澡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