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一天一次大便,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都觉得,一天一次大便,才是肠道健康的重要提示,如果不是一天一次大便,那么很可能是肠道发出了报警信号。
这样的理解并不正确。
很多人虽然每天一次大便,但是大便的性状、颜色、气味却出现了异常,排便习惯也出现了异常,这个时候,同样要高度警惕疾病的来临。
很多人虽然不是一天一次大便,但是大便的外观和排便习惯完全没有异常,这个时候,不用过于担心,肠道依然是很健康的。
相对于排便次数,排便是否规律更加重要。
原来,肠道是人体的第二个大脑,肠道里拥有非常丰富的神经,使得肠道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排便反射,当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由于没有建立起排便反射,所以很长的时间都会出现便秘。
为了缓解便秘,除了饮食上积极改变以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让你的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去蹲厕所,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规律的排便反射。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小时候能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那么成年后往往排便会非常规律。
那么,规律的排便习惯,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个正常人的排便习惯,常常固定在早餐后的30分钟-1个小时之间,经过漫长的一夜,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一部分食物残渣已经抵达大肠,并被肠道菌群进一步分解,最终形成大便。
吃完早餐以后,容易诱发胃结肠反射,那就是胃充盈以后,反射性引起结肠蠕动增加,而结肠的蠕动则是促进排便的最重要动力。
可是很多人并非只有早上一次排便,有的人可能晚上也有一次排便,还有的人,虽然一天一次,但不是固定在早上,而是固定在晚上,也有的人固定在中午,那么难道固定在晚上和中午的就不正常吗?当然不是。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才要考虑便秘,什么情况下才要考虑腹泻呢?
第一,来正确认识一下便秘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大家可以发现,判断是不是便秘,大便次数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困难。
正常人的大便是圆柱形,成条,看上去是非常柔软的,而如果便秘来临,那么大便是非常干硬的,就像羊屎一样,是一颗一颗的。
第二,来正确认识一下腹泻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超过3次、排粪量超过200克/天,粪便质地稀薄,含水量>85%。
和便秘一样,判断到底属不属于腹泻,排便的次数只是一方面,还得看大便的性状,如果大便特别稀,不是成型的,排出来的大便,要么像蛋花,要么像稀水一样,这个时候,就要警惕腹泻。
既然排便习惯如此重要,究竟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呢?最至关重要的是,不要憋大便,要在该排便的时间点毫不犹豫去厕所排便,想想看,一次酣畅淋漓的排便,不过只需要5-10分钟,这真耽误不了你什么大事,但是憋着大便,会让你可能难受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