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中国正在经历人类最大规模军力建设,美国打不过中国
最近,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放出一句重磅话,说中国正在搞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力建设,美国要是真跟中国干一仗,根本打不过。这话一出,全球都炸了锅,大家都在讨论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美国现在怎么办,中国怎么就这么猛了。
2025年4月,马可·卢比奥在华盛顿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表示,中国现在的军力扩张速度和规模是史无前例的。
他提到,美国的工业基础已经弱到不行,尤其是在造船和制药这些关键领域,完全没法跟中国比。他没直接说“我们输定了”,但意思很明白:要是真开打,美国现在的状态很悬。
他还特别强调,美国海军规模是二战以来最小的,陆军和空军也老化严重,而中国那边,海军舰艇数量已经全球第一,造船速度快得吓人。这种直白的表态,从一个美国国务卿嘴里说出来,确实挺震撼的。
卢比奥这话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比如,美国海军现在的舰艇数量不到300艘,而中国已经超过350艘,而且还在加速造。他还提到,美国造船业几乎废了,2024年海军预算才324亿美元,只够造6艘新舰,远远达不到381艘的目标。
反观中国,造船市场2024年就值1504亿美元,预测到2033年能翻倍到2037亿。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拉开的,是几十年政策和现实积累下来的。
他还扯到制药,说美国88%的药品原料中间体都靠中国进口,2022年从中国进口的药值103亿,比2020年暴涨了5倍。要是哪天中国掐了供应,美国医疗系统直接瘫痪。这话听着有点危言耸听,但数据摆在那儿,你不得不服。
要弄明白卢比奥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得看看中美军事实力到底差在哪儿。先从海军说起,毕竟这是大国博弈的重头戏。
中国的海军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舰艇总数超过350艘,包括2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还有一堆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2023年,中国下水了第3艘航母福建舰,排水量8万吨,能载更多舰载机。
而且中国的造船能力太夸张了,全球商用造船市场有一半是中国包揽的,军舰生产效率也高得离谱。据美国海军研究所(USNI)统计,中国每年能造10多艘主力舰,美国连一半都不到。
美国这边的海军现役舰艇不到290艘,包括11艘核动力航母,这确实是全球最强航母群,战斗力没得说。但问题在于,美国造船厂老化严重,工人短缺,新舰建造速度跟不上退役速度。
2024年,美国计划造6艘舰,但实际交付老是拖延。专家估算,要达到381艘的目标,美国每年得造10-11艘,可现在这速度,猴年马月都到不了。
有人会说,美国航母吨位大、技术先进,一个顶中国好几个。但现实是,现代战争不光看单兵质量,数量和后勤也很关键。中国靠着本土优势和快速补给,能在西太平洋投射更多力量,美国远洋作战的后勤压力就大了。
空军方面,美国有F-22、F-35这些王牌,技术上还是领先的,总战机数量超过1.3万架。但装备老化是个大问题,很多飞机服役几十年了,维护成本高得吓人。相比之下,中国空军有歼-20、歼-16这些新家伙,数量上虽然不到4000架,但更新换代快,后劲足。尤其是歼-20,隐身性能不比F-22差多少,还在批量生产,美国F-22却早就停产了。
中国还有个优势是无人机,翼龙、彩虹系列已经出口全球,价格便宜、实战效果也不错。美国无人机虽然高端,但成本高,数量上没中国多。未来空战要是打成消耗战,美国未必占便宜。
陆军方面,美国现役人数不到50万,二战后最弱,装备更新慢。中国陆军虽然裁减到100万左右,但机械化程度高,火炮和装甲车数量压倒性优势。加上中国有全球最密的铁路网,兵力调动效率不是美国能比的。
导弹方面,中国的东风系列让美国很头疼,被称为“航母杀手”。美国有“战斧”巡航导弹,但射程和针对性上不如中国灵活。核武器上,美国有优势,核弹头约3800枚,中国才500多枚,但中国正在扩充,速度也不慢。
总的来说,美国军力整体还是强,但短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工业产能和后勤保障上,已经被中国拉开差距。卢比奥说的“打不过”,其实是种现实的焦虑:美国没法像二战那样靠工业碾压对手了。
美国工业为什么这么拉胯?卢比奥反复提到工业基础薄弱,这是个老问题,也是美国现在的命门。过去几十年,美国把制造业外包给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自己专注高端技术和金融。结果造船厂关了,技术工人没了,供应链全依赖进口。
比如造船业,二战时美国有上百家船厂,能一年造几百艘军舰,现在只剩几家还能干活的。费城船厂、纽波特纽斯这些老牌子,要么裁员,要么设备老化。反过来,中国有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这样的巨头,年产值全球第一,技术也不差。
制药更别提了,美国88%的抗生素原料靠中国,口罩、防护服这些基本物资,疫情时都得求着中国供货。这种依赖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全球化分工下,美国自己选的路。现在想回头,谈何容易?
还有个原因是政策失误。美国政府过去重军费轻工业,钱都砸在海外基地和武器研发上了,忽视了本土生产能力。结果就是,军舰造不出来,药也得靠别人,卢比奥急得直拍桌子。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也不是坐以待毙。卢比奥上台后,特朗普政府推出一堆计划,想把工业拉回来,跟中国硬刚。
2025年春,美国搞了个“美国制造复兴计划”,投了几百亿美金,要重建造船、制药和高科技制造。核心是给企业减税,把生产拉回本土,还在全国开技术培训中心,培养工人。
2024年底通过的《美国船舶繁荣与安全法案》,给造船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刺激军舰和商船生产。到2027年,费城船厂重新开工,造出了新护卫舰,中西部也开始生产药品原料。
这计划听着挺美,但执行起来难。钱从哪儿来?国会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政府不该管市场,有人担心预算不够。卢比奥靠着两党支持,硬是推动了一些法案,但效果得几年后才看得出。
卢比奥在外交上也没闲着,跑去亚洲跟日本、澳洲、印度开会,想把“四方安全对话”扩成“四方加”,拉上韩国和越南,对付中国。他还跟日本签了技术合作协议,共享造船和AI技术,提升海军实力。这些动作就是要织个网,把中国围住。
不过盟友也不是铁板一块。日本和印度有自己的算盘,不一定全听美国的。韩国跟中国经济联系紧,也不愿撕破脸。卢比奥这招能走多远,还得看后续。
经济上,美国继续加关税,尤其是针对药品和关键物资,想逼企业回流。2025年还启动了对药品进口的调查,特朗普放话要加关税,但国内担心药价涨,政府只能拿补贴哄老百姓。
军事上,美国海军开始跟韩国合作,学人家的造船效率,还加速研发无人舰艇和导弹,想用技术弥补数量差距。五角大楼也在调整战略,把重点放在西太平洋,准备跟中国长期耗。
卢比奥这话一出,有人觉得他危言耸听,有人觉得他终于说了大实话。从数据看,中国军力确实涨得快,工业也强,但美国底子还在,全球影响力也没丢。说“打不过”可能夸张了点,但差距真不小,尤其在持久战能力上,美国真得好好补课。
长远看,美国要想翻盘,得把工业搞起来,不然光靠盟友和高端武器,撑不了多久。中国这边也不是没弱点,经济增速放缓,内部问题也不少,军力扩张能不能持续,还得打个问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