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谈的统计造假问题,主要指哪方面呢? 其实主要就是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具体原因很复杂。 其中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制定财政任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造假填坑的情况。 比如说,中国青年报就曾在撰文中举例,某个人口不足万人的贫困乡,制定了1亿的财政任务,最后只能靠数据造假蒙混过关。 但造假也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甚至会扩展到企业层面。 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在财政上捞政绩,会逼迫企业把规模往大了报。 客观上讲,这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政府优惠和补贴,因此有些企业面临这种问题时态度不坚定。 但企业被胁迫的成分,其实更多。 因为与获利相比,拒绝地方政府要求的后果才是企业不想承担的。 而得罪地方实权派领导的后果,众所周知很严重,有可能会被各种打击报复。 很多企业考虑到要经常性和当地政府打交道,就不由自主地屈服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曝光了这类案例。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家选择主动在网络曝光,从而为自身讨回公道。 总而言之,目前而言这还是一个问题。大部分地区虽不至于顶风作案,但现象一直存在。 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