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共同富裕示范发展规划方案

共富云 6天前 阅读数 0 #社会

以“价值共生链”激活县域发展动能,打造长三角共富标杆

一、思想格局:以“三脉融合”重塑共富精神内核

海盐县以“千年古城文脉、红色根脉、科创智脉”为魂,构建“文化浸润+产业协同+价值反哺”的共富生态链。

文化筑基:依托“盐平塘”文化带与张元济图书馆,打造“书香共富廊道”,将世界读书日升级为“全民阅读季”,推出“盐之有礼·共富书单”文化IP,建设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古籍修复工坊”,让阅读文化成为凝聚城乡共识的精神纽带。

价值觉醒:以“党群创业共富工程”为载体,深化“一人带一业、一业富一村”理念,在秦万芦荟基地等示范点设立“共富思享会”,通过农民企业家万福根等“共富导师”的传帮带,培育“敢为人先、义利共生”的新时代商帮精神。

二、产业格局:以“四链协同”构建价值闭环

(一)绿色智造链:从“专精特新”到“全球标杆”

科技赋能:依托丹佛斯全球最大园区等重大项目,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创新极,建设“紧固件产业大脑”,推动恒锋工具等“隐形冠军”向航空航天精密刀具领域延伸,实现亩均税收增长44.5%。

循环经济:发展全竹循环产业园,构建“竹纤维新材料—可降解包装—碳汇交易”产业链,建立全国首个竹产业碳中和示范区,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

(二)农旅融合链:从“芦荟田”到“共富综合体”

品牌驱动:以秦万芦荟合作社为蓝本,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开发铁皮石斛面膜、芦荟康养民宿,打造“千亩芦荟花海”研学基地,带动300户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

数字文旅:依托“龙游通·文旅版”经验,推出“盐邑云游”平台,串联杭州湾日出观景台、南北湖影视基地,上线AR剧本游《海盐千年商路》,年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

(三)银发经济链:从“基础养老”到“幸福产业”

医养融合:在澉浦镇试点“智慧养老驿站”,整合老年学堂、中医理疗、代际共居社区,开发适老化茶具、非遗手作课程,培育“银龄管家”服务队伍2000人。

文化养老:依托沈荡镇“老镇银心汇”项目,打造老年教育研学基地,开设黄酒酿造、古籍修复等特色课程,让银发人才成为文化传承主力军。

(四)技能增值链:从“工坊经济”到“能级工资”

工匠培育:实施“盐邑匠才”计划,在168创业园建设“未来工匠学院”,推行企业自主评价与能级工资制度,技术工人年均收入达7.5万元。

产教融合:深化“佳乐工控研学中心”模式,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开设“智能家居产业班”,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高薪”的订单式培养。

三、人才格局:以“三贤共育”激活内生动力

(一)乡贤反哺:构建“归雁经济”生态圈

成立“海盐商帮共富基金”,吸引青莲食品等乡贤企业回归,建立生猪产业链“企业+农户”共享模式,年采购山区26县农产品超1.38亿元。

推行“乡贤智库”计划,聘请王方林等企业家担任乡村振兴顾问,主导希唐村蜜桔品牌数字化升级,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二)新农人崛起:打造“数字创客”新势力

实施“农创客归巢行动”,提供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培育“龙游飞鸡”式本土IP,如“海盐菌菇姑娘”马婷佳通过直播带货带动120户农户增收。

在上海张江设立“人才飞地”,柔性引进农业物联网专家30名,破解数字农场技术瓶颈。

(三)银发智库:释放“二次人口红利”

组建“银晖助企智囊团”,组织退休工程师开展“开工第一课”技术帮扶,指导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200家。

在蒋家桥社区试点“银心桥”惠老服务,整合银行、医疗机构资源,为2300名老人提供金融防诈、健康管理等定制服务。

四、管理格局:以“三制创新”筑牢共富基石

(一)“碳效领跑制”:绿色转型指挥棒

推广“工业碳效码3.0”,将企业碳排放与用地指标挂钩,优先支持竹循环经济、渔光互补项目。

建立“生态GEP账户”,量化六里堰湿地碳汇价值,探索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联动机制。

(二)“共富单元制”:城乡融合新范式

深化“小县大城”改革,通过“金房券”政策引导2万农民向未来社区集聚,实现教育、医疗资源跨域共享,城镇化率提升至65%。

建设“盐平塘”跨域风貌样板区,打造15分钟“书香生活圈”“康养服务圈”。

(三)“数字治理制”:精准赋能新引擎

开发“共富大脑2.0”,整合民政、农业数据,实现低收入农户帮扶、产业政策匹配智能化,如AI预测柑橘价格波动指导种植。

在黄茶基地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全覆盖,亩均收益提升至8000元。

五、共富模式:“党群链+生态链+价值链”三位一体

党群共建链:以“聚·创沈荡”党建品牌为引领,打造“初创项目—带创工坊—泉涌抱团”培育体系,年孵化共富工坊100个,形成芦荟加工、古籍修复等特色产业集群。

产教融合链:构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协同机制,推动欣兴工具与上海交大共建精密刀具研究院,攻克“卡脖子”技术5项,专利转化收益反哺乡村。

生态转化链:实施“竹林碳汇质押融资”模式,将六里堰湿地生态价值转化为绿色金融产品,发行全国首单“湿地修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

结语:以“平湖秋月,盐韵绵长”绘就共富新卷

海盐共同富裕的实践,是一场“从钱江潮涌到杭州湾晨曦”的价值觉醒——让每一片芦荟田流淌共享的甘露,让每一颗螺丝钉闪耀工匠的荣光,让每一位海盐人在“此心安处是吾乡”中找寻生命的坐标。正如海盐先贤张元济所言:“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今日海盐,正以教育之光照亮共富之路,以产业之兴反哺民生之需,在长三角湾区的壮阔版图上,书写着“人人尽展其才、万物美美与共”的盛世华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共富云

共富云

一起共同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