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流到除名!李凯馨被曝贬损中国观众,网友怒斥:挣着人民币骂中国人
2025年5月初,新加坡籍华裔女演员李凯馨被前助理曝光一段时长6分钟的录音,其中疑似其本人以轻蔑语气贬损中国观众,称“来中国拍戏只为捞金,大部分中国人是傻X”。录音中还提及对中国市场的功利态度,如“反正有戏拍有钱赚就好”等言论。此外,助理还指控其存在“知三当三”等私生活问题,并称其多次在私下场合使用“捞金”等词汇形容中国市场。
其参演的S+级古装剧《赴山海》在录音曝光后24小时内删除所有宣传物料中的姓名及镜头,预告片中原定女二号的戏份被大量删减,甚至可能面临AI换脸或重拍。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删除《赴山海》相关海报,表明对触碰民族尊严底线的零容忍态度。
个代言品牌迅速撤换其宣传物料,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超10亿次,舆情呈现压倒性负面。
李凯馨方回应与公众质疑
李凯馨工作室发布声明称录音系伪造,已委托律师取证并保留追责权利;其本人转发声明强调“出生在中国,近半人生在中国度过”,并表达对中国市场的感激。
声明未加盖公章、缺乏录音鉴定或第三方佐证,被批“空洞无力”;网友翻出其过往争议,如2023年使用“Lunar New Year”淡化春节文化归属,进一步坐实“双面人”嫌疑。
事件暴露跨国艺人“文化投机”风险,67%的类似争议涉及语言表述或历史认知偏差。数据显示,2024年因道德问题被抵制的跨国艺人占比达32%,中国市场正从“流量至上”转向“价值优先”。
李凯馨9部待播作品恐受牵连,包括《赴山海》《橘子汽水》等;其商业价值骤降,社交账号遭网友围攻,粉丝大规模脱粉。
外籍艺人利用中国市场牟利却缺乏文化尊重的“双重标准”行为,触发了公众对“吃中国饭砸中国锅”行径的集体愤怒。录音中明确的侮辱性词汇(如“傻X”)与文化差异无关,且其华裔背景及长期在华经历削弱了“误解”的辩解空间。
公众要求跨国艺人“言行合一”,需通过长期行动(如参与公益、学习文化)积累信任,而非依赖公关声明。
平台责任强化:建议引入“文化尊重条款”合约,对不当言行设置高额违约金,并加强舆情监控与危机响应机制。
若录音真实性被司法确认,李凯馨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处罚(5-10日拘留及罚款)及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而当前舆论场中,“律师函威慑”模式失效,公众更倾向于“自证清白”而非“威胁追责”。
李凯馨若无法提供录音伪造的铁证(如声纹鉴定报告),其在中国市场的演艺生涯或终结。事件亦为行业树立标杆:中国市场对文化尊重的底线不容挑战,任何投机行为终将遭反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