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牛养成记:如何在猫咪的社交黄金期不做“社恐监护人”?
你以为只有人类社恐?那是因为你没见过第一次进医院的猫咪脸上那种“请不要cue我”的表情。是的,猫咪也是要社交的,而且它们的小小“社交黄金期”短得像是咖啡打翻那一瞬间。
今天,就让本铲屎官带你搞懂:在猫咪的“社交敏感期”,你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不浪费这段决定猫咪一生社交水平的珍贵时光!
什么是猫咪的“社交黄金期”?(别担心,不用背书)
猫的社交期,一般是在它出生后第2周到第7周之间(只有!五!周!)。
这段时间,它们的脑子就像空白U盘,见谁记谁、听啥存啥。多见人、多见猫、多听声音、多被摸,就能培养出“社牛猫”;反之,那就可能是“社恐猫”,从此一听吸尘器就想钻床底,一看客人就化身隐身术大师。
可悲催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一抱回家的猫咪,它的社交期就已经,咳……结束了。
BUT!别急,虽然,社交窗口小得像猫咪的眼泪,但只要方法对,它照样能活泼开朗不怕生。以下五大秘籍请你收好!
1. 猫与猫:学会“猫界礼仪”的第一步
在这段时间,猫咪靠跟妈妈和兄弟姐妹打架(咳咳,我是说玩耍)来学会“控制爪下留情”。这些互动就像猫版幼儿园,学会什么时候该收爪子、什么情况下别咬过头,都是靠实战中摸索出来的。
所以别着急分窝,小猫在社交期还是要跟家猫家族多相处一会。注意,疫苗打完之前,别轻易带去猫咖或邻居家串门哦,小心病毒找上门!
2. 猫与人:让你的小猫知道人类不是“奇怪的两脚兽”
这时候的小猫,好奇心旺盛但还没长出“多疑”的脑回路,正是你大展身手的时机!多请朋友来你家串门,多让孩子、老人、快递小哥、楼下的大爷轮番上阵和小猫互动。
但!请一定温柔、慢动作,别一上来就高八度喊“哇小猫咪好可爱啊啊啊啊啊!”吓得猫咪直接跳楼找亲妈。
你还可以趁这个时候,让猫习惯你摸它的爪子、耳朵、肚子,甚至牙刷轻刷脸——这不仅对以后剪指甲、刷牙有帮助,还能让它觉得:“嗯?人类的手其实挺好用嘛~”
3. 各种奇怪的声音:别等它长大后听见吸尘器就想逃家
吸尘器、吹风机、洗衣机、电视里突如其来的爆破声……对猫来说,简直是“人类的噩梦发声合集”。
用音量从小到大的录音慢慢训练它,让这些声音变成日常“背景音乐”,而不是每次都像世界末日。别担心,你不是在折磨它,是在帮它以后少掉几撮毛。
4. 购物袋社交法:从今天开始别把航空箱藏起来了!
你是不是也是那种:要带猫看医生的时候才去翻航空箱?然后猫咪一看到那玩意儿就冲进床底一脸“你今天别想拎我走”的表情。
拜托,把航空箱当作猫窝放在家里,偶尔丢个零食进去、扔个玩具,它就会觉得:“啊,这玩意其实还挺好~”将来再带出去,不至于像进监狱那么大惊小怪。
5. 出门散步(当然是在箱子里):给世界打个前哨站
当你家猫咪已经不怕航空箱,就可以带它“拉风兜一圈”了。哪怕只是在小区楼下遛遛风、听听车声、闻闻树味,也能给它未来看医生、旅行、搬家等各种“猫生大事件”打好心理预防针。
外界世界复杂又精彩,早点让猫知道“地球不仅只有客厅”,它的心理弹性也会更强!
已经错过了社交期怎么办?猫就要变“孤僻中年”了吗?
如果你从宠物店领养,猫咪已经错过了社交期,也别太焦虑。
成年人能不能学会社交技能?当然可以!(你看叔叔阿姨们不都在跳广场舞了嘛)
只是时间会更久、进展会更慢,需要你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期待,用更多“骗吃骗喝”来赢得它的信任。而且,说不定它其实是个“慢热型社交天才”,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朋友圈。
社交路上别催猫,但别停
猫咪社交训练,不是速成课程,更不是“十天让猫变万人迷”的奇迹操作。而是一个“用时间和零食熬出来的感情”。
无论你家猫是刚出生的小社交花,还是成年后的“内向猫头鹰”,都值得我们给它一点耐心、一点理解,再加上一点猫薄荷。
谁说只有人类才有社交障碍?养猫的你,不也是在和它共同成长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