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到丰碑!北印附小劳动课解锁四维育人新体验
为深刻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教育理念,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以“舌尖·生活·诗心·丰碑”为脉络,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味觉探索、生活创造、精神书写、榜样传承四大主题,构建“具身体验-情感共鸣-价值升华”的育人闭环,让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知识”内化为“品格”。
体验舌尖的味道
"原来揉面要像抚摸婴儿皮肤般轻柔,翻炒时需用'推拉'而非'搅拌'。"同学们用手机记录下揉面力度与面团状态的关系。“当自己手磨的豆浆在石磨纹路中流淌时,我突然读懂了‘粒粒皆辛苦’不是叹息,而是对生命循环的礼赞。”孩子们在劳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
"一菜一世界",我们追随中华美食,解码劳动实践链:对比不同火候对梅菜扣肉软糯度的影响,记录油温与食材褐变速度;探访非遗面点工坊,复刻古代"蟹酿橙"的高光时刻;哪怕是一盘再平凡不过的蛋炒饭,也会让饭粒粒分开,还要沾着蛋。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美食烹饪,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劳动最光荣
创造美好的生活
劳动最光荣
五一假期里,学生们在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中,用勤劳的双手搭建起了“可触摸的诗意栖居”。
劳动最光荣
房间内,他们化身“收纳魔法师”。书本在书架上整齐列队,衣物在衣柜里分类归位,杂物在收纳盒中各安其所。擦拭桌椅、清扫地面,一尘不染的角落诉说着秩序之美,疲惫的心灵也有了栖息港湾。
窗台上,他们又成为“护花小天使”。将花种埋入松软土壤,浇水、施肥、观察,看嫩芽舒展、叶片生长,看花苞孕育、绽放笑颜。那抹生机勃勃的绿意与娇艳,让居室盈满自然芬芳,也点亮了同学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书写劳动的情怀
劳动最光荣
热爱劳动,是站在敦煌壁画前触摸飞天的衣袂,也是俯身实验室记录数据时的屏息凝神;是陶渊明“晨兴理荒秽”的旷达,更是当代青年在空间站培育太空稻的执着。那些在稻田里插秧的脊背、在灶台前翻炒的手臂、在机床前专注的眼眸,共同构成人类文明最壮丽的群像——他们用劳动证明:真正的永恒,从不在典籍的字缝间,而在亿万双手掌接续的茧花里。
热爱劳动,不是对苦难的讴歌,而是对生命本质的礼赞——当我们俯身耕耘时,脚下的大地会生长出比稻穗更饱满的答案。以劳动为笔,绘就生命长卷,在躬身力行中触摸文明的脉搏。
讲述英雄的故事
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一生隐姓埋名,以生命为代价守护国家安全,彰显了科学家的赤诚与担当。
铁人精神的石油丰碑王进喜用“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铸就了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
杂交水稻的田间守望者袁隆平90岁高龄仍坚持下田,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
桥吊专家许振超立足港口装卸岗位,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主人翁精神诠释劳动价值,让“工匠精神”在港口绽放光芒。
劳动英雄的事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践行于生活。
后 记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要搭建起连接历史与未来、个体与文明的精神桥梁。当同学们在烹饪美食时触摸到中华饮食文明的年轮,在照料绿植时领悟到生命共生的智慧,在聆听英雄的故事时感受到精神血脉的奔涌,这才是劳动教育最动人、最可爱的模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