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潜水圈炸了锅,起因是一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视频——某潜水员在水下悄悄关掉女潜友的

夏日朗晴 2025-11-14 14:08:05

最近潜水圈炸了锅,起因是一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视频——某潜水员在水下悄悄关掉女潜友的气瓶,还拍下全过程发朋友圈炫耀。配文里“轻柔手法”“可怜的羊羊”这种戏谑语气,配上受害者慌乱更换备用呼吸头的画面,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怒火。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并非个例,2019年菲律宾潜水胜地就发生过类似事件,两名中国游客在15米深的水下被同一人关闭气瓶,对方事后竟轻描淡写说“开玩笑”。 先说说这行为有多危险。水肺潜水时,气瓶是生命线。专业教练透露,新手遭遇气瓶被关,90%会陷入恐慌。大海不是泳池,水流、能见度随时变化,慌乱中快速上浮极易引发减压病,轻则关节疼痛,重则全身器官受损甚至致命。视频里那位女潜友还算幸运,及时换了备用二级头,但更多人可能连反应时间都没有。就像2019年菲律宾的俞先生,被关气瓶后呛了数口海水,眼睛胀红;另一位受害者东海,在8米深的水下差点窒息,全靠潜伴紧急救援才捡回一条命。 更让人愤怒的是涉事者的态度。这次发视频的“大地”在朋友圈大谈“海底小霸王”人设,把危险行为当谈资;菲律宾的“T仔”事后道歉时还摊手挑衅,甚至辩解“离受害者不超过1米”。这种对生命的漠视,比关气瓶本身更可怕。潜水圈有句老话:“潜伴是你的第二条命。”选潜伴要看资质、看经验,更要看人品。把生命托付给一个拿你安危开玩笑的人,无异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目前PADI等机构已介入调查,但有个现实问题:国际上对这类恶意行为缺乏统一惩戒标准。2019年菲律宾事件后,受害者曾要求取消涉事者潜水证,最终因“无明确条款”不了了之。这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漏洞——技术认证能筛选能力,却筛不出人品;培训课程教得了装备操作,教不了道德底线。 说到底,潜水是探索自然的运动,不是满足恶趣味的游戏。那些把“关气瓶”当玩笑的人,或许觉得自己技术过硬能掌控局面,但海洋不会惯着任何人的狂妄。2019年菲律宾事件中,“T仔”第二次关气瓶时差点得逞,若不是其他潜友警惕,后果不堪设想。这次“大地”的视频能引发热议,说明大众对潜水安全的关注在提升,这是好事,但还远远不够。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遇到潜伴故意关你气瓶,你会当场翻脸还是上岸维权?你觉得行业该如何建立“道德黑名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可能帮更多人避开潜水陷阱! (案例来源:扬子晚报)

0 阅读:7

猜你喜欢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