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卖身青楼40岁开上海顶级饭店:董竹君~1914年上海的深夜,14岁的董竹君

菜菜小茉说过去 2025-11-14 12:23:54

14岁卖身青楼40岁开上海顶级饭店:董竹君~1914年上海的深夜,14岁的董竹君在青楼阁楼的硬板床上惊醒,下身的一片暗红让她瞬间浑身冰凉。一旁的阿婆见状,死死捂住她的嘴,指甲掐进她的胳膊:“囡囡,天塌了!快逃!”这摊血是她的初潮,可在风月场里,这却是把她推向深渊的催命符。此前她还是苏州河畔的普通女孩,父亲拉黄包车磨出厚茧的手,母亲熬药时佝偻的背,是她记忆里的日常。可父亲咳血卧病,家里变卖一空也凑不够药费,走投无路时,母亲只能含泪按下卖身契的手印——用三年清倌人时光,换三十块大洋救父。踏入四马路的长三堂子,董竹君的世界就只剩脂粉混着鸦片的污浊气味。楼下的浪笑与琵琶声没日没夜,唯有阿婆护着她,深夜端来糖水蛋,还偷偷教她识人:“穿绸缎的未必心善,穿破长衫的或许是贵人”。没想到这话真的应验了。寒冬里,四川督军夏之时踩着积雪来堂子议事,他军靴带泥,大衣落霜,掌心还留着革命时的枪茧。董竹君捡到他遗落的公文包送还时,他随口问了句“认得字?”,这一问竟成了她命运的转机。之后夏之时常来,不寻欢作乐,反倒教她读《新青年》,讲蜀道上的革命故事。他眼里的光,比堂子里的水晶灯还要亮,让董竹君第一次向往起外面的世界。可赎身谈判却谈崩了,青楼管事揣着明白装糊涂,开出的天价让人望而却步。当晚董竹君就咬破手指写血书:“宁做逃奴,不做玩物”,悄悄塞进夏之时的口袋。初潮一来,青楼就等着逼她接客。阿婆赶紧翻出粗布袄,趁深夜巡捕换班、杂役醉酒,塞给她桂花糕和自己半生积蓄的银元,送她逃离了这牢笼。法租界的路灯下,夏之时敞开大衣裹住冻得发抖的她,雪松味盖过了她身上挥之不去的胭脂气。不久后,她剪短长发,跟着夏之时东渡日本求学,在早稻田图书馆啃完《资本论》,笔记本上写下“竹可焚不可毁其节”。只是这份依靠没能长久。夏之时失势后沉溺鸦片,性情大变。女儿高烧时董竹君夺他烟枪请医生,反被他狠狠扇倒。心灰意冷的她,最终抱着四个女儿,当掉陪嫁玉镯买了回上海的船票。1929年,上海滩多了家叫“锦江小餐”的馆子。女老板董竹君亲自调香辣油,跑堂全是短发女学生。连黄金荣上门,她都笑着递菜单:“本店规矩,军政要人概不打折”。后来这里成了名震上海的锦江饭店,门口那块乌木牌格外醒目:“女子自立处,何须折腰人”。从卖身救父的青楼少女,到独当一面的饭店老板,董竹君从没向命运低过头。她的故事才真叫: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0 阅读:0
菜菜小茉说过去

菜菜小茉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