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今天 李在明宣布韩美达成新协议 财联社11月14日电,据CCTV国际时讯报

红楼背疏影 2025-11-14 11:12:57

就这今天 李在明宣布韩美达成新协议 财联社11月14日电,据CCTV国际时讯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今天(11月14日)宣布,韩国和美国就确定关税及安保协商达成一致。李在明宣布,韩美一致同意推进韩国建造核潜艇。 不少人认为韩国造核潜艇是“突然官宣”,实则早有铺垫,上世纪70年代,韩国曾秘密开展核武研发,被美国强势叫停,相关技术探索就此搁置。 2017年文在寅政府首次公开提出建造核潜艇,2020年国防部更将4000吨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纳入国防中期规划。此次官宣,仅是将多年“暗线”摆上台面。 美国态度的180度转变最为关键,今年6月美国防长仍表示“难以接受”韩国造核潜艇,7月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便松口称可“平等探讨”。 这背后是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韩国在关税谈判中让步,换取美国在核潜艇技术上的“开绿灯”。美国对核潜艇技术向来管控严格,即便对盟友也极少分享,此次对韩国破例,显然存在战略算计。 韩国已有常规潜艇,为何执意研发核潜艇?核心差异在于续航能力:常规潜艇水下续航最多一周便需上浮换气,核潜艇则可在水下停留两三个月,隐蔽性远超常规潜艇。 对韩国而言,这意味着可在朝鲜半岛周边实现“全天候威慑”,无需担忧被对手发现踪迹。 但理想与现实差距显著,韩国建造核潜艇,首先需突破技术难关。 尽管韩国具备常规潜艇建造能力,但核潜艇核心技术仍存在明显短板。 以小型核反应堆为例,其需兼顾足够功率与小巧体积,目前仅中美俄英法具备完全自主研发能力。 大直径耐压壳体方面,韩国缺乏相关建造经验,仅研发环节便需数年。核专业人才同样是韩国的短板。 成本同样构成重大挑战,一艘常规潜艇造价约3亿美元,自主建造核潜艇单艘成本至少14.4亿美元,且未计入前期研发费用。 韩国计划建造4艘,仅采购成本便接近60亿美元,后续维护、人员培训费用更无底洞。韩国去年国防预算为500多亿美元,该笔开销绝非小数目,或将挤占其他军备升级资金。 历史上类似“雄心计划”失败案例并不少见,印度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核潜艇研发,耗时30余年才推出“歼敌者”号,且试射导弹时出现故障。 韩国工业基础优于印度,但核潜艇技术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印度的前车之鉴清晰可见,韩国想一步到位并不现实。 更严重的是国际影响,此举或将引发东北亚“核多米诺效应”,前韩国外交顾问文正仁曾警告,韩国拥核将促使周边国家跟进。 朝鲜已拥有核武,若韩国实现核潜艇建造,日本必将有所动作,或将以“应对威胁”为由推进核相关研发,届时东北亚军备竞赛将彻底失控。 韩国国内分歧同样突出,保守派主张“获取自主防卫权”,认为核潜艇可增强国防实力;进步派则担忧技术失控,核泄漏风险绝非小事。 民调显示76%的韩国民众支持核武研发,但实际承担成本与风险时,这份支持度能否维持仍是未知数。核潜艇并非普通装备,若使用不当,将成为“水下定时炸弹”。 另有一点易被忽视:韩国建造核潜艇无法绕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尽管韩国宣称将建造“攻击型核潜艇”且不搭载核武器,但核潜艇技术与核武研发高度相关,国际社会必然密切关注。 伊朗仅因开展铀浓缩便遭受多年制裁,韩国此次研发核潜艇,即便有美国背书,仍难免遭遇国际社会质疑。 从地缘战略视角,美国实则将韩国视为“棋子”,特朗普政府一直要求盟友承担更多安保责任,韩国建造核潜艇,相当于为美国在东北亚增设“水下据点”,无需美国部署过多兵力驻守。 韩国加入后,美国牵头的“奥库斯”联盟影响力可延伸至东北亚,形成对亚太地区的包围网,这正是美国的核心战略考量。 从时间线来看,韩国首艘核潜艇建成乐观估计需10年以上。前期需3-5年开展技术研发,后续建造调试需5年,形成战斗力至少要到2035年以后。 届时国际局势已发生变化,美国态度是否反转、周边国家反应如何,均存在不确定性。最终或许耗资巨大,却仅造出“过时产品”。 李在明的官宣看似风光,实则将韩国推向“两难境地”。不研发核潜艇,担忧安保缺乏保障;研发则面临技术、成本、国际压力等多重问题。更关键的是,东北亚和平稳定无法依靠“以核制核”维系,冷战时期美苏核军备竞赛险些将世界拖入深渊,这一教训不容遗忘。 后续可重点关注两个信号:一是美国将向韩国提供多少核心技术,是仅提供表层技术还是转让核心干货;二是朝鲜和日本的反应,是否会出台针对性军备计划。这场由核潜艇引发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韩美同意推进韩国造核潜艇 2025-11-14 09:42:04 来源: 财联社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