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护士火了!云南曲靖,一名女护士为了能让患者减少抽血时的痛感,每天拿着针头对

鸿鹄浮歌 2025-11-14 10:41:00

这位女护士火了!云南曲靖,一名女护士为了能让患者减少抽血时的痛感,每天拿着针头对着泡沫板苦练,终于在练习扎了10万针后成功了,当网友看到堆起来的泡沫板后,也是称赞道:中国好护士! 据大河报11月13日报道,蒋护士在抽血窗口,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小孩子一看到针头就吓得哇哇大哭,家长怎么哄都止不住,有的老人因为紧张,胳膊绷得紧紧的,肌肉僵硬,汗都冒出来了,越是这样血管越不好找。 还有一位阿姨,就因为实在太怕打针的疼,连每年一次的体检都拖着不敢来,这些画面天天在她眼前上演,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总在想,抽血这个事儿,能不能让它变得不那么可怕,哪怕只是轻一点点,快一点点,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医院的前辈那里听说了一种叫“飞针采血”的技术,据说这种方法进针速度极快,病人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蒋护士一下子就上了心,她决定,自己必须学会这个技术,从那天起,她的生活就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练习扎针。 她自己掏钱买来一大堆泡沫板,这些板子就成了她的“病人”,每天下班后,当同事们都赶着回家时,她却抱着泡沫板,在护士站找个角落,一针一针地扎下去。 有时候练得入了迷,连饭都忘了吃,最多的一天,她能扎满整整两大块泡沫板,每一块上面都有超过三千个针孔。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一天几千次的重复动作,让她的手腕酸痛,手指僵硬,有时候连拿筷子都觉得费劲,但她从没想过放弃。 一个多月下来,她用掉的泡沫板堆起来有三十多块,她自己估摸着数了数,这一个多月,她至少扎了十万多针。 光在泡沫板上练,终究是纸上谈兵,找不到真实皮肤的触感,于是,她把主意打到了同事身上,她拉着关系好的同事,俩人互相在对方胳膊上练习。 很快,她们的胳膊上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像是被蚊子叮过一样,但正是通过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她才真正掌握了针尖刺入皮肤的角度、力度和那种微妙的手感。 练好了技术,她才敢真正用在病人身上,现在,她给病人抽血,手一搭上对方的胳膊,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血管的位置和深浅。 针头一闪,还没等病人反应过来,血已经抽完了,很多人都说,被她扎针,感觉比蚊子叮一下还要轻。 这件事传到网上后,网友们都炸开了锅,有位网友留言说:“我就是那种血管特别细的人,每次抽血都跟上刑一样,护士扎两三针都找不到血管,胳膊又青又肿,看到这位蒋护士,我真想专门去她那里抽一次血,体验一下什么叫‘无痛采血’。” 还有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每次体检都像打仗,一进医院就开始哭,要是多一些像蒋护士这样有心的人,孩子们也不会那么抗拒去医院了。” 这些评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谁没被扎过针呢?那种针头扎进皮肤里的感觉,是很多人童年的阴影。 一个简单的抽血动作,在技术好的人手里,是一瞬间的事,而在技术生疏的人手里,就可能变成一场折磨。 蒋护士那十万针的练习,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有多高超,而是为了让每一个找她抽血的病人,在那一瞬间能少皱一次眉头,少受一份罪,这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心,比任何华丽的技巧都更加温暖人心。 其实,在庞大的医疗体系里,护士这个群体常常是默默无闻的,人们记住的往往是主治医生的名字,却很少有人会记得那个每天为你打针、换药、量体温的护士是谁。 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构成了病人康复过程中最基础、也最温暖的支撑,蒋护士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只是把“扎针”这件每个护士都会做的小事,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做到了极致,这份“把小事当大事做”的劲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匠心精神”。 她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自己职业的一份敬畏,更是对每一位患者最真诚的尊重,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关怀,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弯腰、每一次伸手、每一次注射的细节里。 为这位把病人的痛苦放在心上的好护士点赞!她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用心的付出,总会被人看见和珍惜。 信源:大河报平顶山新闻2025-11-13——27岁女护士在泡沫板上苦扎10万针练成“飞针”采血绝活每天在泡沫板上练习6000多次“不少患者表示一点都不疼”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