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两次世界大战更熬人:俄乌停火的希望,为何越来越渺茫?比两次世界大战更熬人:俄乌

庚黑星君 2025-11-14 01:56:47

比两次世界大战更熬人:俄乌停火的希望,为何越来越渺茫?比两次世界大战更熬人:俄乌停火的希望,为何越来越渺茫?战略判断,俄乌战争还停不了。俄罗斯军队攻克红军城的消息被证实了,东乌战场格局彻底改写,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红军城三大战略要地相继易手,俄军已掌握战场主动权,接下来的进攻态势清晰可见。这场持续时间堪比两次世界大战的冲突,早已超出单纯的领土争端,演变为多方角力、代价惨重的持久战。尽管双方都已显露疲态,但从战场态势、利益博弈、外部干预等多重维度来看,俄乌停火仍遥遥无期,短期内战争不仅停不了,还可能陷入更胶着的对抗,在泽连斯基下台前,基本上和谈无望。其一,每年千亿美元代价换优势,俄罗斯断无退让可能。自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每年要付出约1300亿美元的经济成本,同时承受着大量人员伤亡的代价。但这份沉重代价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战略成果,东乌核心要地尽数掌控,地缘安全缓冲带初步形成,北约东扩的势头被有效遏制。对俄罗斯而言,当前的战场优势是无数资源与生命堆砌而成的,若此时放弃既得利益,无异于前功尽弃。普京政府多次强调,俄方的核心诉求,承认乌东四地现状、阻止北约东扩,并未改变;在目标达成前,俄罗斯不可能轻易停下进攻脚步。这种“付出即要回报”的战略逻辑,让俄方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也让战争延续有了内在动力。其二,和谈要价天差地别,无任何妥协空间。2025年以来,俄乌虽在土耳其举行了三轮直接谈判,达成了大规模换俘、交换阵亡士兵遗体等人道主义共识,但在停火核心议题上始终南辕北辙 。俄方明确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全面撤军,这是其停火的先决条件;而乌方则坚持要恢复1991年以来的领土完整,拒绝承认任何领土变更。这种根本性的立场对立,让谈判沦为“人道主义议题的共识”与“核心诉求的对抗”并行的尴尬局面,三次谈判均未在停火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乌方直言俄方的要价“不可接受”,而俄方也认为乌方的诉求脱离战场现实,这种零和博弈的态势下,和谈不大可能。其三,外援生变倒逼乌克兰,欧洲耗不起但难立刻停火。美国对乌政策的转向成为关键变量,特朗普政府明确宣布不再向乌克兰提供无偿资助,转而通过北约向乌方出售武器,让欧洲盟友承担更多成本。这意味着乌克兰长期依赖的“输血式援助”将大幅缩减;而欧洲自身早已不堪重负,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军工产能透支,让多个欧洲国家对持续援乌渐生抵触。从长远看,欧洲大概率会逐步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回到谈判桌并做出让步,但这种施压需要时间传导,欧洲仍需协调内部立场,乌克兰也不会轻易放弃抵抗,短期内外援变化只会加剧乌方困境,而非直接促成停火。美国脱身的策略,反而让战争更难快速收尾,沦为消耗欧洲的持久战。其四,政治僵局难破,泽连斯基不下台,停火难落地。俄乌和谈的核心障碍之一,在于双方的政治互信完全破裂,而泽连斯基政府的立场直接绑定乌克兰的战争走向。对俄罗斯而言,泽连斯基政府长期依赖西方援助、拒绝承认俄方核心诉求,已失去谈判基础;而对乌克兰内部而言,泽连斯基的政治合法性与“抗俄”立场深度绑定,短期内下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双方都已“快熬不下去”,乌克兰国土满目疮痍,俄罗斯经济承压、人力紧张,但政治僵局让停火意愿难以转化为停火协议。结合战场态势与各方博弈节奏,即便冲突强度可能出现波动,战争仍大概率会再持续半年以上,直到某一方的战略底线被突破或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红军城的陷落,是新阶段对抗的起点。这场战争早已不是“谁能快速胜利”的问题,而是“谁能熬到最后”的消耗战。即便双方民众都渴望和平,但在战略利益、政治博弈与地缘角力的裹挟下,俄乌战争的停火按钮,短期内仍无人能按下。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