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刚做皇帝,60岁的李渊霸着太极宫不搬走,李世民只能住在东宫,就连登基大典,

陈砚之 2025-11-13 21:13:01

李世民刚做皇帝,60岁的李渊霸着太极宫不搬走,李世民只能住在东宫,就连登基大典,也只能在东宫举行。为了人能够李渊搬出来,李世民遣散了他宫里的3000多名宫女,可李渊就是不出来。 李渊这人,出身贵族,北周时候就当官,隋朝接手后继续混日子,到隋炀帝乱套那几年,他在太原当留守,管着军务。617年,他起兵反隋,带着队伍南下,一路打到长安,618年干脆称帝,建了唐朝,年号武德。他分封儿子们,长子李建成当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四子李元吉封齐王。李世民在打仗上特别能干,攻克了不少地方,功劳大得很。李渊起初许诺过立李世民当太子,可后来还是按老规矩选了老大,这就埋下祸根。李渊还偏帮太子那边,慢慢收了李世民的兵权,给李元吉管。武德九年,李世民忍不住,在玄武门设伏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听说后,没法子,只能立李世民当太子,很快就禅位,自己当太上皇。这事儿从头到尾,李渊的责任不小,他没调和好儿子们的矛盾,导致家变。 李世民上台后,急着掌权,可李渊还占着太极宫,这地方是皇帝办公的核心,李世民只能挤在东宫,那儿本来是太子住的,地方小。李世民的登基仪式就在东宫办了,百官挤挤巴巴地行礼。李渊那边,继续过他的日子,身边侍从多,旧臣来往。李世民几次暗示让李渊搬走,李渊不理。李世民就想招儿,以宫里人太多花销大为由,下令遣散太极宫的宫女,足足三千多。这不是闹着玩的,宫女们走了,太极宫空荡荡的,李渊身边冷清不少。可李渊还是不挪窝,坚持几个月。李世民继续压,减供给,宫里日子难过起来。李渊六十岁了,本该享福,却被儿子这么挤兑,这反映出玄武门那事儿留下的裂痕深着呢。李世民这么干,也是在稳固自己的位子,避免老爸那边生事。 李渊最后让步,搬到大安宫,那地方原是李世民当秦王时的住处,偏僻,房子旧。李世民又遣散了部分仆役,李渊身边人少得可怜。朝臣劝修宫殿,李世民不搭理。李渊在那儿住了六年,基本不出门,等同软禁。贞观年间,李世民带妃子去九成宫避暑,好几次扔下李渊不管。李渊身体越来越差,病缠身。贞观八年,李世民说要带他去避暑,可李渊已经下不了床。这事儿听着像做样子,实际李渊孤零零的。贞观九年,李渊在大安宫过世,七十岁。作为开国皇帝,他晚年这么惨,多少因为自己早年决策失误,没处理好家庭关系。 李渊起兵那时候,李世民功劳最大,可李渊称帝后偏向李建成,这不光是长幼顺序,还怕李世民尾大不掉。李渊收回兵权,等于推儿子们对立。玄武门后,李世民对老爸的怨气没消,待遇上就卡着。李渊当太上皇,本该优待,可现实是限制自由,吃喝有,玩乐有限。历史书上说,李渊晚年还生了不少孩子,三十多个弟妹给李世民添了,但这掩盖不了他的孤独。关系后来缓和点,李渊请李世民吃饭几次,可那更多是表面文章。李世民忙着治国,贞观之治名声大,可对老爸的处理,暴露了权力的冷酷。 遣散宫女这事儿,历史上有记载,李世民借口阴气重,实际就是逼李渊走人。三千多宫女回家嫁人,这在当时是大动作,朝野议论。李渊扛不住,主动提搬家,避免更尴尬。大安宫条件差,漏雨尘灰,李渊在那儿度日如年。软禁状态下,他没法打猎,草原血统的爱好没了。儿子当皇帝,他却像囚徒,这对比多讽刺。李世民这么防着老爸,也因为玄武门后朝局不稳,怕有人借李渊名义闹事。历史事实证明,李世民稳住了江山,但父子间那道坎儿,一直在。 李渊晚年凄凉,不光身体差,心态也崩。他嚎啕痛哭过,估计后悔没早调停兄弟事儿。贞观九年去世前,父子关系算和解了,李世民办丧事体面。可李渊一辈子,从贵族到皇帝,再到太上皇,起落大。开国功臣待遇好,他自己却落得这样,多少自作自受。历史学家说,李渊优柔寡断,酿成家祸。李世民上位后,改了不少老爸的政策,推翻旧制,开创盛世。但对李渊的处理,显示出帝王家的无情。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